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资料待完善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 养殖
擅长能力 1.光合系统组装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叶绿体的功能性小分子蛋白对植物光合系统组装的分子修饰、光合效率的调节,及其在农作物生产和生物能源中的应用。2.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根、花粉
学术兼职《MolecularPlant》主编。《MolecularPlant》的影响因子为6.126(2013年)。链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兴趣:利用拟南芥和水稻作为模式材料探讨逆境条件下植物如何进行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侧重于挖掘植物对光、干旱、高盐、营养缺乏等非生物胁迫的防御反应中的关键基因,阐明基因的作用机理及其功能,并力图建立植物应答胁迫的信号传导途径。主要研究内容:1.光合系统组装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叶绿体的功能性小分子蛋白对植物光合系统组装的分子修饰、光合效率的调节,及其在农作物生产和生物能源中的应用。2.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根、花粉管发育的分子机理。3.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4.分子信号传导机制:植物激素、钙信号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个人简历学习经历:1991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4年: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教授2007年:南京大学“讲座教授” 获奖情况科研项目: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的“CharlesAlbertShull”奖德国AlexandervonHumboldt基金会“SeniorResearch”奖科研成果论文:在植物分子生物学,尤其是信号转导、膜运输和光合作用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在光合作用领域,发现一个在植物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的拟南芥类囊体腔上类细胞色素C6蛋白的immunophilins,该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2.在膜运输研究领域,首次鉴定出植物镁转运蛋白家族MGT和水稻体内的第一个钙通道OsHKT2;4,分布发表在PlantCell和PNAS。与中科院林鸿宣院士合作,发现与水稻耐盐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SKC1编码一种钠离子选择性载体蛋白,发表在NatureGenetics。3.信号转导研究领域,第一个发现了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在植物和植物应激反应和淀粉代谢的调节功能;特别是所发现的钙信号的CBL-CIPK网络已被证明为一个中央调控机制,控制着植物抗逆、营养感应和激素反应等重要过程,为培育耐低钾高盐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作用靶标。在Nature、NatureCellBiology、NatureGenetics、PNAS、PlantCell期刊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40多篇研究性文章。多篇文章在发表时,期刊刊发对该文的评论(Commentary)。另被特邀在Curr.Opin.PlantBiol.、TrendsPlantSci.、Annu.Rev.PlantBiol.、PlantCell等杂志撰写相关主题的综述,并在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年会、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等国际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