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北京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资料待完善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 资料待完善
擅长能力 [1] 航天动力学与控制 [2] 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3] 航天器轨道/姿态动力学 [4] 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 [5] 新概念航天器总体设计 [6] 先进控制理论及其航天应用
200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获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同年被免试推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12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从事科研、教学工作。2010年3月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唯实基金”支持计划;2010年12月被授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新秀”称号;2011年1月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13年10月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机械工程系控制工程实验室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先进鲁棒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2020年7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主讲本科生核心专业课程“飞行动力学基础”、研究生课程“现代控制理论”、“深空飞行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以及“导弹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2020年10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 主要从事航天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总体设计、先进控制理论及其航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65项,总经费超过1400万元,其中国家纵向项目22项,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计划课题6项、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4项、装备预研基金3项、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专项研究项目1项及航天科技/科工创新基金4项等。在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篇、EI检索论文19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3部,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15项。 热烈欢迎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神的同学到航天飞行力学与空间操控实验室开展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和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实验室提供丰厚且形式多样的科研补助和团队奖金。为硕士生/博士生提供各类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机会,实验室承担相关费用。 热忱欢迎优秀的青年学者到航天飞行力学与空间操控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常年招收免试保送硕士、博士研究生,理工科专业不限。 常年招聘博士后及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