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天津天津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博士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 资料待完善
擅长能力 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一、教育背景及工作履历
2011年7月, 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1.7-2017.9 中国一重天津研发中心从事材料及材料成型的研发工作。
2017.9-至今 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专业教师
二、科研课题
工作期间,参与的公司级课题及我的科研工作内容如下:
1、炼钢工艺技术改进提升研究(2013-2016)。2016年为课题负责人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浇铸温度、浇注速度、保温砖砌筑、钢锭模高径比、锥度、冒口高径比、锥度对钢锭、空心钢锭质量的影响趋势,优化了生产工艺参数。公开发表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2、大型钢锭保温帽砌筑工艺优化数值模拟研究(2017)。课题成员中排第二位。针对中国一重出现的钢锭夹杂物超标问题,对保温帽砌筑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3、大型铸件(2015-2016)。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生产,明确了适用于实际生产的判定缩孔缩松的数值模拟设置参数,提高了数值模拟的准确度。发表论文1篇。
4、支承辊锻造开裂攻关课题(2016)。分析断裂支承辊的微观组织形貌,针对可能引起支承辊开裂的因素,进行了提前脱帽的数值模拟工作,并深入生产一线,采集钢锭冷却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最终确定了钢锭冒口部位的完全凝固时间,为实际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课题完成后,得到了铸锻钢事业部的高度认可,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
5、参与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3AA031302)工作(2011)。开展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调研工作,对碳纤维、复合板等材料有较为深入的知识储备。
6、数值模拟平台建设(2012)。负责水冷钢锭模的建模设计及数值模拟工作,并在车间完成了钢锭的测温工作。
三、专业技能及擅长领域
1、有独自承担课题的经历,从课题立项、工作分工、课题开展到结题归档,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能够作为主持人开展材料及机械加工领域的科研工作。
2、长期入驻中国一重生产车间开展工作,平均一年1-2个月,熟悉热加工及冷加工的生产工序和流程,有与工人师傅沟通的技巧,能够为小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工作。
3、在中国一重期间,主要从事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及成型工艺研究,入职天津职业大学后,开展增材制造专业的教学工作,对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有新的认识和知识储备,能够开展复合材料领域的科研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