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天长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4-10-21 浏览人数:1278
2023年,天长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试点以来,紧紧围绕滁州市打造“长三角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等目标,全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17项建设指标中已有3项提前完成,其他指标序时推进。 一、用好“关键一招”,抢占科创“制高点” 坚持把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作为引领天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组建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挂帅的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起市镇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紧扣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目标,立足天长产业基础和研发优势,制定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创新培育六项重点任务,每季度通过常委碰头会调度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等创建工作,把成绩晒出来、把问题摆出来,推动板块之间你追我赶、奋勇争先。 二、实施“栽树工程”,培育科创“参天树”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创业孵化”培育一批、“双招双引”引进一批、“千企升级”提升一批,加速推进高新企业“规模化”和规上企业“高新化”,聚力培育科创企业森林。目前,已培育战新企业16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7家,均居全省前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位居全省第一;天康集团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英发睿能成为滁州首家独角兽企业,埃克森科技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强化“双招双引”,汇聚科创“主引擎” 聚焦滁州八大产业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引进中科大宋卫国教授团队创业成立海玛特机器人,引入南信大毛鹏教授创业团队成立长信科威,沈阳工业大学李来时教授团队创业成立电仪股份,南信大鲍岩松教授团队成立岩悦智能科技。顺利引进南邮大岳东院士及德国皮特·萨赫逊院士,分别与天康集团、普力斯特合作申报省院士工作站。近年来,天长先后引进院士21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9名、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50名,建成3家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加大“投入力度”,筑牢科创“硬支撑” 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去年财政科技支出达3.87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5%,增长39.8%。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政策,修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为300余家科技型企业兑现各级科技创新奖补政策资金5000万元,兑现税费减免政策超2亿元。投资1亿元建成人才大厦,让高层次人才“下楼就上班、安居又乐业”。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等活动,天长城发集团投资1.5亿元在上海松江建设了天长—长三角(上海)科创飞地中心,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活力。 五、开展“揭榜挂帅”,强化科创“产学研” 拓展“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建成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中南大学天长合金材料研究院建设,“一产业链一研究院一高层次人才团队”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推进汊涧镇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铜城镇与滁州学院化工学院、大通镇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作,打造“一镇一院”科研平台。成立南信大天长研究院,与兰州大学淮安研究院合作成立兰州大学天长科创中心,成功引进江苏省国家级孵化器启扉科技。目前,已建成1家国家级、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