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害流行规律、预测预报和控灾技术
该项目为安徽省"九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05年4月通过安徽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并获2005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项目简介:项目通过研究安徽省内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明确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病规律,确定了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相对抗性参数。对N、P、K肥对纹枯病的影响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研制了新型防纹枯病的高效复配剂36%丙·多悬乳剂,该药剂已通过农药登记,其施用效果较常用的药剂防治效果提高7~15 %,并且兼治其他病害效果明显。建立了"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优化决策系统"和"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系统",确定了小麦主要病害(黑穗、黑粉病、纹枯、白粉、锈病等)的化学防治时期和方法;开发了"小麦主要病害诊断、预测预报和控灾技术专家系统" 等软件。
成果应用前景及推广情况:我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3000万亩,小麦纹枯病常年发生面积达2062.83万亩,发生程度4~5级。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1413.9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3~20%。该项技术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系统,提高了预测时效近50天,长期预报准确率达70%以上,比其他常规方法明显提高。自1998年以来,经阜阳、宿州、淮南、合肥和涡阳等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696万亩次,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