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大果形李新品种选育及丰产技术
项目简介:我国是李树的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栽培的李品种类型虽多,但普遍表现为果实偏小,品质欠佳。成熟早、果形大、品质优良的品种,国内尚属罕见。
本项目根据自然变异优选原理,对安徽省李树品种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地方资源发掘、多点试验研究,选育出早熟、大果形李新品种--安农美李。应用引导鉴定方法,研究李树品种资源的抗性;并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该成果由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5JL0057)。2007年6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2008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特点及指标:
安农美李果形特大,平均单果重100~120g,最大果重180 g,果实近圆形,纵、横径5。8×6。1cm。果皮底色黄绿,面色红艳,完全成熟时紫红色,果粉厚。果肉乳黄、致密、味甜酸、多汁。果核纵、横、侧径2。5×1。7×1。1cm,粘核。果肉可溶性固性物15。7%,可溶性糖13。5%,含酸量1。63%,Vc含量59。5mg/kg,品质上等。江淮地区6月下旬果实成熟,常温下果实可贮藏7~10天。
安农美李抗寒、耐湿能力中等,抗高温能力较弱。自花结实率极低,生产中需配授粉树,授粉品种以蜜思李、红心李为宜。以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夏季修剪注意摘心、拉枝,冬季采用轻剪长放的修剪方法。应注意对李小食心虫的防治。
安农美李果实生育期短、果形大、外观美、品质优秀,根据查阅的资料,其突出的综合经济性状居国内李早熟品种之首;可与日本近年培育的中、晚熟品种--"李王"及号称二十一世纪划时代品种"红两全"相媲美。
该新品种的选育填补了我国早熟大果形李品种的空白;它的推广,克服了美国大果形布朗系列品种(黑宝石、紫琥珀、黑玫瑰等)在长江以南地区栽培不抗细菌性穿孔病的生产难题。
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
已投产的丰产示范园4~5年生树每666。7m2产量800~1000 kg,盛果期每666。7m2产量2000 kg。果实在上海、南京市场试销,批发价为6~10元/kg,比其他李品种售价高出2~3倍。每年新增产值13500万元(1000 hm2×15亩×1500 kg×6元/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