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草原鼠害防范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原鼠兔活动产生地面裸斑
大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草原面积为 3.93×108hm2,约占国土面积的 41.7%,居世界第 2 位。草地
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自然资源,它不仅为发展畜牧业提供物质基础,而且对良性
生态循环的维持发挥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鼠害爆
发频繁,据农业部统计,全国草原鼠害发生面积由 1996 年的 3.07×107m2 增加
到 2001 年的 4.62×107hm2,占草原总面积的 11.8%,增幅近 50%。
草原鼠害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可续发展和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限制因
子之一。由于草原鼠害致使草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使草地生产能力下降,
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而,建立有效的草原鼠害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防治鼠害工作由长期以来的被动防治转变为有计划的主动防治,
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在草地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应用方面
进行了大量研究,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比较完整的理论、技术和应用体系,
极大地推动了草原鼠害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分
布于高寒草甸区,其掘洞、鼠兔的掘洞、覆土等行为往往在高寒草地地表形成大
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裸斑。这些裸斑一方面易成水土流失的源点,改变高寒草
地的地表水热过程,形成毒杂草入侵的小生境,碎化高寒草地景观;另一方面,
减少高寒草地植被盖度,降低可食牧草生产力和高寒草地的载畜率。裸斑面积大
小直接反映了高原鼠兔对高寒草地的破坏程度,而且间接反映了高原鼠兔自身对
高寒草地的干扰强度,还可以反映高寒草地土壤遭受侵蚀的程度。因此,高原鼠
兔活动产生的裸斑面积经常用于科学定量评价高原鼠兔对高寒草地的危害程度、
高原鼠兔的干扰强度及高寒草地水土流失的潜力。
现有高原鼠兔裸斑面积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割补法或分割法,首先将高原鼠兔
活动产生的裸斑,分割成若干个可以计算面积的规则小斑块,然后分别计算各个
规则小斑块的面积,最后求裸斑内所有规则小斑块面积的和,和值就是高原鼠兔
活动产生的裸斑面积。目前测定高原鼠兔裸斑面积的方法费时,费力,给野外工
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原鼠兔活动产生地面裸斑大小测定装置,有效的解 决了现有裸斑检测难度大的问题,通过采用车辆附带检测装置,对草地进行颜色 检测处理,系统的分析裸斑所占面积的大小,提高后续定量评价高原鼠兔对草地 的破坏程度及高原鼠兔的防控阈值确定的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