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方式:☐整体转让 ☒技术许可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其它_____
成果简介:
我国致密油藏储量巨大,占全国新增探明储量的 75%以上,开发意义重大。但储量品位差,面临“能量补充难、单井产量低、采收率低、效益差”等挑战,原技术达不到要求,美国技术也不适用。亟需攻克这一制约致密油开发理论与技术的瓶颈性世界级难题即适用的实验技术、非线性渗流理论、高效开发方法及大规模压裂的裂缝控制与监测技术。本项目针对这些核心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系统创新和技术发明,取得了重大突破,应用效果显著,实现了技术更新换代,其主要创新如下:
创新点一:发明了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物理模拟实验体系,揭示了多尺度-多场耦合输运机理和渗流规律发明了以纳微米孔隙介质、多尺度渗流(基质-微裂缝-裂缝)、流固耦合为主的 3 大类 16 种非线性实验方法,研发了 11 套实验装置,解决了多尺度流固耦合渗流实验技术难题。通过实验首次揭示了多尺度-多场耦合输运机理和渗流规律。
创新点二:创建了致密油藏多尺度多场耦合非线性渗流理论,揭示了流场结构与动用边界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多区耦合非线性渗流模型。形成了有效动用边界动态预测方法、流场结构识别方法及技术。揭示了流场区域储量动用与开发动态变化规律。为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创新点三:发明了致密油储层压裂裂缝起裂-扩展控制技术与压裂实时监测技术,实现致密油藏高效压裂开发创新形成水力压裂裂缝在砂泥交互地质界面断裂扩展判识方法,及水力压裂次声波模拟裂缝实时监测评价方法,实现了对复杂裂缝的描述、预测和判识;发明了压裂开发的新材料和新工具,提升了工艺技术,使压裂实施效率大大提高。创新点四:建立了整体压裂多裂缝与渗流场适配技术,发明了抑制产量快速递减的“阶梯控压”开发方法创建了缝间激励与裂缝非均匀扩展理论,发明了整体压裂多裂缝与渗流场适配控制技术。依据缝网与流场结构及开发动态,发明了抑制产量快速递减的台阶梯度降压开发方法,提升了开发水平,实现了高效开发。
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处于何种研发阶段:☐研发 ☐小试 ☐中试 ☐小批量生产 ☒产业化。
推广应用情况:相关技术在胜利、长庆、吐哈油田多个区块推广应用。
其中,在胜利油田樊 154 区块、樊 162 区块、义 123-173、桩 23、滨 649、纯 26、纯 7、营 72、莱 78、车 142、史 127、河 125 等区块推广应用 832 口井,截止至 2019年 6 月,累增油 225.43 万吨;在长庆油田合水庄 230,姬塬油田安 83,庄 183 等区块推广应用 249 口井次,截止至 2019 年 6 月,累计增油 49.84 万吨;在吐哈油田三塘湖马中区块、牛圈湖区块、牛东区块推广应用 471 口井,截止至 2019年 6 月,累计推广应用 471 口井,截止至 2019 年 6 月,累计增油 224 万吨。该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致密油藏高效开发技术体系,为致密油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大概金额):面议。
技术优势:
1. 发明了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物理模拟实验体系,揭示了多尺度-多场耦合输运机理和渗流规律。
2. 创建了致密油藏多尺度多场耦合非线性渗流理论,揭示了流场结构与动用边界动态变化规律。
3. 发明了致密油储层压裂裂缝起裂-扩展控制技术与压裂实时监测技术,实现致密油藏高效压裂开发。
4. 建立了整体压裂多裂缝与渗流场适配技术,发明了抑制产量快速递减的“阶梯控压”开发方法。
性能指标:
1. 建立了致密油藏三区耦合非线性渗流理论。
2. 建立了复合界面水力压裂裂缝起裂-扩展判识准则。
3. 建立了整体压裂多裂缝与渗流场适配开发技术。
市场分析:
该项目针对孔喉狭小,渗透能力差,储量品位差的致密油藏,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
经济效益分析:
所建的理论有效指导和支撑了我国致密油藏的开发,2010 年以来应用 1552口井,累计增油499.27 万吨,实现产值 195.6 亿元,新增利润为 61.48 亿元。成效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