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10447]互联网环境下分布式新能源信息融合与互动用能关键技术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新能源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以量产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中国新能源接入量世界第一,其中分布式新能源正以年均接近300%的速度增长,但“即接即忘”的并网模式导致应用效率低下、管控及运维难度大等问题,制约分布式能源高效接入能源互联网。因此依托互联网环境,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分布式新能源深度融合,形成具备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特征的能源互联网,是推动中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

  以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基础设施管控水平、支撑源-网-荷优化协调运行为目标,以物理信息空间融合的迭代优化为主要技术思想,该项目在短距离混合通信技术、物理信息空间融合、云管控应用系统开发三个层面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研发了分布式新能源智能量测数据高效通信技术。提出电力线通信与无线射频通信(PLC/RF)双网络并行混合通信方法,提升了量测系统短距离通信效率;构建了扁平化分层全面量测物联网架构,利用快速密度聚类方法筛选通信网重要节点并进行管理和维护,提升了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提出了分布式新能源物理信息空间互联互通互操作机制与方法。提出了分布式新能源物理信息空间融合技术架构,建立分布式新能源设施设备的信息模型,设计数据字典、互联互通协议栈和数据控制机制,对各类设备进行统一描述,形成统一信息模型,实现了分布式新能源实体在信息空间的虚拟映射。

  (3)构建了分布式新能源运行优化智能模型库和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建立了故障诊断预警、发电效率分析、功率预测、用户新能源应用负荷分析等设备维护和运行优化模型,开发了分布式新能源管控云服务平台,支持不同类型用户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关设备设施进行远程运维、并网管理和用能负荷分析。

  主要技术指标:

  (1)涵盖光伏、风电、风光一体等分布式新能源电站;

  (2)短距离双网络混合通信模式双向通信成功率提高5%以上;

  (3)新能源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90%以上;

  (4)分布新能源设备远程控制效率提高30%以上;

  (5)分布式能源设备运营商运营成本最高降低15%以上。该项目取得集理论、技术和应用系统于一体的系列成果。项目经过中国信息情报所国内查新以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创新性强、实用性高,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物理信息融合相关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

  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覆盖分布式新能源全产业链,用户包括电网公司、分布式新能源设备厂商及运营商等,联合南京南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对其新能源控制系统与并网装置进行技术升级,近三年已经在河南、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大范围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新增5000万元,其他应用单位新增经济效益5686万元。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