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11288]香石竹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上海是我国最早发展香石竹产业的地区,然而近年来,生产状况有起有落,最多时,年栽培面积曾达8000余亩,而2008年,全市栽培面积则仅有1000余亩,主要育苗面积,年生产香石竹种苗1亿余株,已成为全国香石竹的育苗中心。目前,香石竹全球生产面积约5000余公顷,成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而中国以1500公顷的生产面积,力压哥伦比亚1000公顷,成为世界香石竹最大的生产国。14亿支的生产量,成为日本、俄罗斯、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采购地之一。但是香石竹的品种和产品质量已成为中国香石竹切花出口,乃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瓶颈问题。 本课题由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的《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和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子课题之一,编号:沪农科攻字(2009)第2-3号。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香石竹育种和遗传改良也开展过一些研究,但改良目标不甚明确,对亲本的遗传背景不清,因而选配亲本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加上客观条件的限制,此项研究未能系统深入地进行。近几年来,花卉产业蓬勃发展,企业为了及早得到回报,“重引轻育”思想盛行,这对我国花卉产业长期发展埋下很大的隐患。全球用于规模化(10亩以上)栽培的香石竹品种800余种,而我国目前能够引种栽培的仅50余种,而且大多属于广泛栽培、即将淘汰或已经淘汰的品种,自主培育的品种很少,不超过5种。 本项目旨在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我国石竹属野生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杂交育种和转基因、体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香石竹性状改良和种质创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石竹新品系,并进行产业化开发,提高香石竹的品质和产量,为“三农”服务。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建立香石竹种质资源和杂交后代实验室保存和田间保存系统,建成香石竹种质资源库和杂交后代保存圃10亩。从新疆、内蒙、云南等地补充收集中国石竹属种质资源60余份。 2)以高产、优质、高抗逆性等为主要育种目标,开展以香石竹为母本,中国多种野生石竹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回交等研究。对各年度的杂交F1后代植株的各相关性状进行跟踪调查,从摘心后植株的分枝性状、全生育期的生长速度、茎杆性状、开花期、花色及适用类型等进行全面的观察。 3)对有野生石竹参与的杂交组合的种子开展实验室培养,获得杂交后代3256株,发芽率超过50%,移栽成苗率为83%。为野生石竹杂种后代的繁育获得可行、高效的途径。 4)对香石竹抗病转基因植株进行田间接种试验。将镰刀菌制成孢子悬浮液,对转基因植株分别进行浇灌。结果显示,全部植株都能健康生长,一直到开花结束,均未发生叶斑病等由镰刀菌引起的病害。 5)开展香石竹新品种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完善香石竹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提高石竹种苗的繁育技术能力。 4.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课题实施,累计繁育香石竹种苗300余万株,在云南、宁夏等地进行推广,形成香石竹种苗产业化开发的模式,平均亩产值达3.8万元。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