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白蜡,系木犀科白蜡属树种的总称,又名梣。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1981年开始绒毛白蜡栽培。针对白蜡良种选育研究空白及盐碱地树种资源缺乏的现状,1987年始经山东省林业厅支持,由刘德玺、孟昭和、吴德军等成立课题组进行白蜡良种选育研究,课题设立之初,最先瞄准的是绒毛白蜡,后深入研究了白蜡全属,1998年后得到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资助。 课题历时20余年,在树种分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全国范围的资源调查和优树选择,建立无性系;营造4个立地条件类型的无性系测定林500亩,选择优良无性系;在辽宁、新疆、滨州、东营、潍坊等六省市设区试林评价适生区域;进行耐盐生理生化研究,评估白蜡的耐盐性。选育出优良无性系6个;并提出了配套繁育栽培技术,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该项目主要取得如下优势和突破: 1.课题研究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试验研究方法及操作程序规范,新品种推广效果好、效益高。 2.在全国范围内对白蜡属树种资源进行了调研,弄清了白蜡属树种的分布及栽培状况,新发现我国有白蜡34种,编制了33种分种检索表;较中国植物志多收录树种6个,并丰富了白蜡树种分类理论。建立白蜡种质资源库一处,收集保存种质19种、8变种300余份。 3.全国范围内选择白蜡优树65株(5种),建立无性系65个,选育出高抗盐型、长绿期型、速生型白蜡优良无性系6个,已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获得国家林业局新品种授权,登记品种名为鲁蜡1~6号,其中鲁蜡1,2,5,6号为速生型,在0.3﹪含盐量条件下可持续速生,年胸径生长2~3cm,鲁蜡2号为长绿期速生型,鲁蜡5号干形特别通直。鲁蜡3、4号为高耐盐型,在含盐量0.5~0.6﹪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耐盐能力较普通白蜡提高0.3﹪。 4.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研究,基本探明了白蜡的抗盐抗逆生理机制,首次初步建立了以Na+/K+、Cl-测定为基础的白蜡抗盐性快速评价技术,为白蜡抗逆良种早期快速选育提供了新方法依据。白蜡作为抗盐高大乔木树种,在盐碱地造林绿化中具有无可替代性,该项目推出的优良品种,进一步改良提高了抗盐性、速生性和绿化效果,丰富了种质资源,可作为北方荒山、沙化、平原、湿地及盐碱地区用材林、防护林、园林绿化建设的优良种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