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为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绩效引导专项项目 据统计2018年我国新登记“低毒”农药可达1万多种,而2018年园科院绩效引导专项《重庆市园林行业农药使用规范性研究》调研发现,我市园林病虫害防控还普遍采用毒死蜱、DDT等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调查发现,农药登记未包含园林植物,新开发无公害农药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缺乏验证,是导致一线园林管理部门农药施用存在盲目性,对无公害农药不想用、不敢用的重要原因。为推广园林无公害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人员拟通过药效试验,持续推进各类病虫害无公害防控药剂筛选工作,计划未来5年建立并更新园林无公害防控用药体系,指导园林病虫害防控用药工作。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 技术原理:不同化学农药对不同刺吸类害虫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对园林刺吸类害虫进行无公害防控药剂筛选,是了解农药防治效果,提高防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避免农药盲目使用的重要措施。 2 性能指标:室内生物测定,求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药剂LC50值、置信限、标准误差等;室外药效实验,统计施药前后虫口数,计算药剂防治效果,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防效差异显著性。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项目通过系统开展室内生测试验及室外药效试验,初步明确了三种园林刺吸类害虫(紫薇长斑蚜、方翅网蝽及朱砂叶螨)最适防控药剂,为一线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建立了悬铃木方翅网蝽注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面积约2000m2,植物约500株,示范区防效达80%以上,降低农药使用量达30%,且该方法未采用高空喷雾,避免了农药漂移污染环境等问题,降低中高毒农药使用,实现农药精准施用,达到了减量增效的目的。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1 技术的成熟程度:成熟应用阶段 2 适用范围:本课题成果适用于紫薇长斑蚜、方翅网蝽及朱砂叶螨三种园林刺吸类害虫的无公害防控工作。 3 安全性:本课题采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刺吸类害虫防控,提高了病虫害防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