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2008年~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下达“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任务(项目编号:CARS-43-23),开展了辽宁豁眼鹅系统选育和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示范研究。豁眼鹅是辽宁省特有的地方品种,具有繁殖力高、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和羽绒品质好等特性。近些年,由于人们无计划的遗传改良,使得豁眼鹅的纯种数量急剧减少,生产性能退化,同时,科学的营养配方的缺乏以及饲养管理方式的落后会限制豁眼鹅的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组实现了豁眼鹅品种的提纯复壮,开发了适合豁眼鹅产业化发展要求的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配套技术,具体如下: 1)从江苏国家水禽基因库和辽宁豁眼鹅保种场引进豁眼鹅纯种,在本省不同县市建立了豁眼鹅生产群,在此基础上组建选育核心群,完成了豁眼鹅早期生长、屠宰、繁殖和杂交利用等生产性能的测定,制定了豁眼鹅品种资源性能评价体系,为豁眼鹅综合利用及产业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资源基础; 2)首次确定了豁眼鹅种鹅产蛋期和3~8周龄育肥期的日粮配方,筛选出适合豁眼鹅育肥期采食的最佳牧草品种-籽粒苋和紫花苜蓿,解决了广大养殖户技术需求和农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 3)针对传统肉鹅饲养方式和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开发了网上育雏技术,提高了豁眼鹅的育雏成活率,确定了草鹅结合的新型饲养模式,提高了豁眼鹅料肉比,真正体现了科技增效。 本项目主要在彰武县、阜蒙县、盘山县、朝阳县、昌图县和法库县等地实施,2008~2012年5年累计新增总效益11.98亿元,新增纯效益8.36亿元,科技投入产出比为1:255.43。此项目的推广应用,明显增加了豁眼鹅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养鹅户的生产积极性,带动一大批养殖户快速致富,给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此外,种鹅繁育及肉鹅养殖产生的大量肥料,可增强土壤有机含量,提高地力,对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恢复区域性生态植被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成果是针对制约辽宁肉鹅产业发展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豁眼鹅性能评价和高产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为我省肉鹅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