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利用原生质体融合、诱变等技术,充分开发国内外食用菌的食、药资源,培育适合唐山地区栽培的优质白灵菇、杏鲍菇等新品种,对发挥其潜在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经过3年的科学研究,建立了3个技术体系,即平菇与白灵菇、平菇与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技术体系、杏鲍菇原生质体EMS化学诱变技术体系和杏鲍菇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技术体系;确定了两种鉴定方法,检测并鉴定原生质体融合菌株的Rep-PCR分子标记技术方法和检测平菇对褐斑病菌唐山分离物的室内抗性鉴定技术方法;获得了一种简便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即利用碱溶液浸提法获得菌丝多糖的简便提取工艺;选育了20个新型菌株,其中13个平菇菌株,4个杏鲍菇菌株,1个白灵菇菌株和2个未知菌株(F1和F2)。F1和F2生成的是一种新的子实体,它们的子实体为灰色,小,坚硬,不能食用。P11、P10、P4、 F3、F6、UV56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亲本或出发菌株,F10的品质显著优于其亲本菌株白10和常规菌株天山2号。本研究成果不仅为其它食用菌品种选育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而且选育的新型菌株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