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脾虚治痹”为指导。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临床队列研究、数据挖掘研究及体外实验三部分观察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药物、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炎症免疫反应及新风胶囊(XFC)改善血小板参数、炎症免疫指标,并探讨XFC通过SDF-1/CXCR4-VEGFA通路改善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的机制。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健脾化湿通络法可降低AS的血小板参数、炎症免疫指标及改善全身症状。 ④创见与创新:(1)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证”、“大偻”范畴。本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关系密切,即“正虚外感”,“正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正虚卫外不固是发病的基础,风、寒、湿、热外邪的入侵为发病的外部条件。外邪入侵,邪痹经络,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血滞为瘀,津停为痰,痰瘀互结,不通则痛。在新安医学“脾虚生痹”之致病观的指导下,形成了“从脾治痹”的治疗理念,创立了具有健脾化湿通络作用的中药制剂新风胶囊(XFC),故本课题探讨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抑制血小板活化的队列研究数据挖掘和机制探讨,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依据。(2)通过队列研究探讨安徽省中医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数据挖掘了解安徽省中医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物以及实验室指标的情况,探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体外研究从细胞层面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活化产物、细胞因子及SDF-1/CXCR4-VEGFA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通过体外实验客观评价新风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活化产物CD62p、CD40L、PDGFA、细胞因子、SDF-1/CXCR4-VEGFA通路相关指标等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探讨新风胶囊抑制强直性脊柱炎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目前,国内除安徽省中医院外未见有采用队列研究、数据挖掘及体外实验探讨新风胶囊抑制强直性脊柱炎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机制方面的公开文献报道。安徽省中医院住院病历数据处理系统V1.0已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NO.01869306)。以新风胶囊为代表的健脾化湿通络法适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期间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现已应用于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⑤社会经济效益:服务于社会,未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⑥发表论文10余篇。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研究内容,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同意并推荐申报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