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研究成果得到项目资助有: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的2005年农业野生植物保护财政部项目(子专题)、中农院作物所主持的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项目-农业野生植物抢救性收集、原生境保护区监测和优异性状鉴定评价(子专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基金资助的项目-福建漳浦野生稻异位保护及其特征特性评价研究等。研究背景: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在野生稻训化成栽培稻的过程中,丢失了约1/3的等位基因和一半的基因型,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高效营养基因和高产优质等基因,即野生稻蕴藏着更为丰富的优良性状基因,是水稻育种的重要亲本资源,而现阶段人为的干扰和对野生稻原生境的破坏已导致普通野生稻居群的大量消失,因此开展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近20年来开展福建漳浦普通野生稻的系统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 ①完成福建漳浦野生稻的考察、收集、原生境保护和异位保护; ②开展福建漳浦野生稻特征特性鉴定评价(包括50项农艺性状、抗稻瘟病、耐冷性鉴定、蛋白质含量和17种氨基酸含量测定等),建立福建漳浦野生稻种质资源数据库; ③利用SSR分子标记评价野生稻遗传多样性、采用生物分子技术开展稻种起源进化研究 ④发表与项目相关文章16篇(其中SCI收录4篇),野生稻专著一部; ⑤制定野生植物保护行业标准3项获得农业部颁布实施。 本研究成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①福建漳浦野生稻作为水稻育种亲本直接利用已取得成效,如福建农林大学利用本项目提供的福建漳浦野生稻作亲本,成功育成了新恢保关系的杂交稻品种金农2优3号和金优3优3号,该成果推动杂交稻创新研究与应用。 ②利用福建漳浦野生稻为试验材料,完成了博、硕士论文十多篇,发表相关研究文章数十篇。 ③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本项目研究,福建漳浦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其所携带的宝贵基因得到抢救地保护,为今后发掘和利用其优异基因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基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