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研究是一项跨越电力系统多学科、多专业的项目,内容涵盖电力系统多个环节。 针对东北电网缺乏调峰电源,经常处于弃风方式运行的难题,利用东北电网火电机组容量大的特点,全面开展了各类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特性试验研究,以及经济性研究,提出在现有调峰基础上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和对策,以及各类机组深度调峰负荷的核定建议。开展了煤质特性对机组调峰能力研究;通过各类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特性研究,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具有风扇磨制粉系统锅炉最小负荷作了特殊调整;开展“以热定电”技术研究以及热工自动化适应能力研究。 重点对各类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开展研究,主要进行不投油最低稳燃能力试验研究和低于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调峰技术经济试验研究,并对各类机组深度调峰负荷的核定提出建议。 火电机组的平均最小负荷由55%ECR,调整至48%ECR,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采用该项技术东北电网可另增加2000MW~4000MW的调峰能力,虽然机组经济性降低,但可有效解决风电的大量弃风问题,显著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整体效益显著增加。 课题组共取得3项专利,其中,有2项发明专利。发表文章5篇,核心期刊3篇。实现深度调峰后,东北电网可每年利用30亿kW·h弃风,少燃煤99.9万吨,实现电网无弃风方式运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