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所致的骨脆性增加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患骨质疏松症已接近四成。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中药在我国因其天然药源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最近十多年来补肾活血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进展,其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补肾活血方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剂,由经典古方右归饮添加桃仁、红花2味活血中药而成,临床疗效验证该方治疗有效、安全。但目前的研究对于补肾活血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发现骨代谢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充分参与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调控,该通路主要通过Wnt蛋白、β-catenin、核内转录因子TCF/LEF、Runx2与Osx等来完成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的作用。 本项目首先通过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去势大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并利用血清药理学,进一步体外深入挖掘研究补肾活血含药血清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本项目同时从体内外研究,相辅相成,共同证实了补肾活血方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防治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提供有利的理论根据及实验基础,为补肾活血方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同时本项目通过制备工艺、药效毒理、质量标准、制剂稳定性等系统研究,发现补肾活血方中各饮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完成了制备工艺。 本项目涉及了中医骨伤科学、中药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充分证明了补肾活血方干预骨质疏松症的机制。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5篇,总引用次数高达110次,其中他引99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20余次;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