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研究以贵州省草业研究所承担的贵州省科技厅《贵州优良豆科牧草根际高效复合接种剂的研制与开发》项目作为资助,从贵州不同生境对多种豆科牧草根际促生菌进行分离筛选;研究获得的不同促生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之间的互作效应;以优良菌株为主体,研制新型单一及复合促生菌接种剂;测定其对牧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运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学科有关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针对由于生产、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及食品安全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开展生物菌肥研发和利用的工作,通过对不同生境多种豆科牧草根际高效促生菌的筛选测试,研制具有促生增质效应的复合接种剂新品种,以解决目前生产中接种剂品种单一,且促生效应较低的实际问题,同时缓解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显著地社会和生态效应。 项目实施期间分离筛选独山、罗甸、荔波、毕节、威宁等不同生境白三叶、紫花苜蓿、百脉根、大豆、葛藤和地八角6种豆科牧草根际溶磷菌共126株,通过生化特性测定,获得52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菌株。进一步从紫花苜蓿根际分离筛选出具有溶磷、固氮、分泌植物生长素及抑病性能的优良促生菌株4株。利用溶磷圈法及有效磷增量测定法,对上述菌株溶磷能力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检测;并通过对各菌株有效磷增量分别与菌悬液pH值、总有机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探究了菌株的溶磷机理;利用Spot法和S2比色液,检验了各菌株分泌植物生长素的能力;同时,选用7种碳源培养基测定了菌株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对国内首次获得的苜蓿溶磷菌、根瘤菌、分泌植物生长素菌及抑病菌互作进行研究(包括拮抗作用、溶解磷矿粉能力及分泌IAA能力),为菌肥研制过程中优良菌种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利用分离筛选获得的优良菌株,研制了溶磷、固氮、溶磷+固氮接种剂,分别接种于白三叶、百脉根及大豆后,均能显著提升其株高、根长及生物量,并增加全氮、全磷、粗蛋白及粗脂肪的含量,但其促生增质效果因选用接种剂及牧草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首次研制出具有固氮、溶磷、促生、抑病的苜蓿根际复合接种剂。该菌剂能显著提高苜蓿株高、叶绿素、钙、磷、粗蛋白、粗脂肪、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解决了目前苜蓿生产中接种剂品种单一,且促生效应较低的实际问题,填补了国内在苜蓿根际复合接种剂方面的空白。研究成果已分别在赫章县和罗甸县区域内对大豆、苜蓿、百脉根及白三叶的种植进行了应用推广,在2010年到2014年间,应用总面积达近6000亩,增产1200多吨,新增产值超过200万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7篇,其中核心11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受理,受理号为:201610155718.7),培养硕士1人,博士2人,晋升中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人。 本项目技术成果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该项成果未能进一步在其他更多生态区域内测定其效果,今后应加大成果的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