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题来源与背景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编号:1208RJYA035),属2012年第八批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MA)、酒精性脂肪肝(AF)、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HF)、酒精性肝硬化(AC)等,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ALD是西方国家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也是十大常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数的逐年增多,AL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多发病与常见病,且有年轻化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同处高原的西安地区中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分别占79.72%和20.28%,因此,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藏族人民地处高寒地带,长期嗜好饮酒,ALD发病率较高,其肝脏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除去高原缺氧环境、种族差异等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与其生活饮食上习惯有关,他们用酒来抵御严寒,同时也用甘青青兰煎茶来保肝解酒,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3.主要论点与论据 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DtM)又名唐古特青兰,是唇形科植物,其地上部分入药,主要产于我国青海、甘肃南部,是藏药常用药材之一,有清肝热、止血、愈创、干黄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肝病、胃病、黄水病等症,作为多个治肝病成方的主药。目前国内外对DtM的研究还较少,主要是对其化学成分方面研究,其药理研究才刚刚开始,主要集中于其部分粗提物的抗氧化、耐缺氧、抑菌、抗病毒等作用药效学试验,但对其在藏医药中广为认同的保肝解酒作用尚未引起关注。本课题以DtM的有效部位为切入点,以活性组分为目标,通过DtM对实验动物的肝功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调控肝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影响进行药效活性评价,以明确DtM的保肝有效部位,为研发新的天然保肝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我省甘南藏区DtM产业化开发提供思路。 4.创见与创新 基于酒精性肝病的高发率,结合体内外研究方法,选用本地区特色药材甘青青兰进行不同有效部位的保肝活性筛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在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致使西方社会需承担巨额的经济负担。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酒精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酒精性肝病已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地区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大肝病,在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患者及其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发的用于肝病治疗的药物有60余种,但大多数以治疗病毒性肝炎为主,针对酒精性肝炎的药物几乎没有,大多以免疫类肝炎药物结合其他药物使用,疗效难以让人满意。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特异性的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天然药物是我国药物研发的热点所在,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鉴于经费所限,只进行了甘青青兰各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观察,未能进行其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和影响,也未能对最佳有效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剂量筛选、分离纯化和作用机制研究,尚难明确其具体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途径。 6.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