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根据国际空管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民航空管系统“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迫切需要研制具备面向新一代通讯、导航和监视技术的,能够进行综合航迹处理与融合的,具备中长期冲突预警和空中交通管制辅助决策能力的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的空管自动化应用系统。未来我国民航事业将迅速发展,空管生产单位需要大量的管制员,所有管制员都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管制模拟训练、熟练学习。因此开发面向协同运行的雷达管制模拟系统,在民航空管的生产单位和相关专业院校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也是民航安全生产的需要,对于形成我国空管自动化设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在滨海新区形成空管设备制造领域的航空航天产业链。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 面向协同运行的雷达管制模拟系统原型机包括:两个雷达管制工作席位,一个教员管理工作席位和两个飞行员操作席位。雷达管制工作席位主要完成以下功能:高动态空间数据与航迹显示、飞行计划显示、其它辅助决策信息显示。飞行员操作席位完成以下功能:基于飞行性能的空中交通进程仿真计算、空中交通态势动态显示、指令录入交互界面。 2.性能指标 ⑴航迹处理工作站能够同时处理的最大航迹数不少于1000个; ⑵实现了航班从起飞到降落的4D航迹的完整预测,冲突探测可以提前20分钟以上; ⑶管制员工作的雷达界面达到国际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水平,同时显示航迹数>1000个; ⑷多元信号发生器能产生多种模拟数据,如雷达、ADS等。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项目的研发,在下面4个方面形成了创新点: 1)多机型飞机性能数据包 2)“连续时间”和“离散事件”相结合的空中交通多进程混合仿真机制 3)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决策支持工具和智能专家系统 4)雷达管制运行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1.技术的成熟程度: 该项目可以为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管自动化设备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解决面向新一代通讯、导航和监视条件下的空管自动化系统中数据处理与融合、高动态的雷达显示与交互、飞行冲突预测和空管辅助决策等关键技术研究。 2.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利用面向协同运行的雷达管制模拟系统可以进行空中交通运行的快速仿真。模拟空中交通流在空域中的运行情况。对管制员的指挥建立思维模型,即可构建符合我国空管特色的快速仿真系统。可以根据管制员的指挥习惯进行快速仿真,直接得到空域容量、平均延误等性能指标。空管模拟机则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和经济的试验平台。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本项目推广应用于国内具有空管专业培养资格的院校;推广应用于国内中小航站空管部门;推广应用于国内大型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向空军和海军的空管培训单位推广;模拟培训系统产品成熟后,可进一步向国际推广应用。 综上,项目的开展,可以集中天津软件产业发达、技术人员集中的优势,快速提升本公司的研发能力,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以较快的速度占领国内市场,同时也带动相关产品发展,形成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产品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