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标准规定了腌渍菜中农药残留多组份测定方法-GC/MS法,主要内容包括62种农药的残留量测定方法、结果表述和计算方法、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销售的腌渍菜中农药残留测定。主要技术说明:在引进”杂贺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我国的农药生产和使用实际情况、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情况、农产品出口检疫情况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对技术进行了改进,从而形成我们自身的技术:1、在检测的农药品种上,增加了我国生产量较大、应用普遍的品种和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检测的品种,如甲胺磷、马拉硫磷、六六六、滴滴涕等。2、由于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复杂,性质各异,不可能应用相同的手段进行分析处理,因此我们将农产品及加工品进行了细致分类,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分别建立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特殊样品特殊处理。很多方法都是针对一种农产品的特定方法。3、分析仪器及分析条件优于”杂贺法”,方法灵敏度有很大提高。因此,本标准的内容是在引进日本”杂贺法”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天津市及本实验室实际情况而形成自己的技术,经过大量多次的实验验证而得出的。本标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检测农药品种多,基本囊括我国常用农药品种,满足农产品出口检测的需要;2、方法流程、操作技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推广;3、完成一个样品的样品前处理时间为5小时左右,上机测定可在编定的程序下自动进行,因此操作步骤简单、快速,24小时即可出具结果报告,适合于检验检疫部门使用。应用前景:本标准规定检测的农药品种涵盖了我市蔬菜等生产中常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并参照日本等国对进口食品的要求,采用了先进的SPE和GC/MS技术,具有检测的农药品种多,定性和定量准确,快速,试剂消耗量少,检测成本低等优点。符合我市当前无公害食品发展要求,满足日本国内对进口食品的检验规定。因此,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切实可行的。本标准可为检测机构提供快速准确,科学的检验方法;为保障我市无公害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服务于外贸出口,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1、农药品种的确定标准方法中检测的农药为甲胺磷、滴滴畏、六六六、滴滴涕、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克百威、克菌丹、丁草胺等62个品种,基本上囊括了我市乃至我国北方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农药品种。此外,根据我单位几年来对蔬菜及腌渍菜进行监测的结果和产品进出口(特别对输日的产品)过程中要求检测的品种进行调查统计,最终确定该62种农药作为检测品种。2、多残留检测方法本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源于 ”杂贺法”,根据我国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农药使用情况及实验室技术特点进行技术优化改进,并经过大量的确证试验、比对实验等,最后确定该技术方法。3、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准确度和精确度为了进一步确定方法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大量确证性试验。实验样品种类较多,包括腌黄瓜、腌豇豆、腌萝卜、腌芥菜、腌渍洋姜、泡菜(圆白菜)、水果罐头等十几个品种。现分别列举腌黄瓜和泡菜(圆白菜)样品在0.1mg/kg水平的添加回收率试验和重现性试验的结果数据(见附表1、2)。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结果有90%以上的农药在7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00%以下,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