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简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主栽品种之一;其产量高,但子实体味涩,难于鲜食,影响市场鲜销;而高质加工技术匮乏,这成为大球盖菇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对此,以提高菇品质的优质栽培技术为切入点,集成去除鲜食异味的精深加工及高值化产品开发等综合利用技术;经5年攻关,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首次开发提高大球盖菇黄酮类含量的优质栽培专利技术。 研究以50%稻草+50%谷壳为基质的提高菇黄酮类活性物质含量的优质栽培专利技术[ZL 201010115937.5],生物效率、蛋白质含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5.6%、6.9%、19.3%,为其高值化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2、首次开发提高大球盖菇多糖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的优化技术。研究并优化了大球盖菇多糖、黄酮类化合物高效提取技术及工艺参数,菇多糖与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分别为7.614%和5.21‰;探讨菇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为菇多糖的构效研究奠定基础;研究了多糖及黄酮的抗氧化、抑菌功能,为开发大球盖菇功能食品及其精深加工技术提供依据。 3、首次采用漂洗去沙、杀青除涩、烘焙促香技术集成,开发出菇菌蛋白营养饼干加工专利技术。以优质栽培的大球盖菇为原料,制备多糖、黄酮类活性物质、菌蛋白菇粉,开发出“菇的酥”菌蛋白营养饼干[ZL 200910305965.0],蛋白质含量≥100g/kg,开拓了大球盖菇精深加工产业的新领域。 4、首次开发大球盖菇漂烫液营养精粉及高值化应用专利技术。采用减压控温旋转技术同步实现浓缩、灭菌工艺和β-环糊精微胶囊包被活性成分及优化喷雾干燥技术参数研究,开发出菇漂烫液营养精粉、胶囊和片剂的工艺技术[ZL 201010172223.8],并建立了技术规程,其粉体容积密度大(>0.4 g/mL)、水分含量低(< 3.5%)、流动性(9.33cm)与溶解性(72s)好,可作为功能营养食品配料,拓展了大球盖菇高值化加工利用新途径。[闽农科评字〔2012〕17号] 5、创新开发出代料优质栽培与立体循环生产模式。研究了菌糠替代料栽培大球盖菇配方,菌糠替代用量达60%,生产成本降低30%;建立“葡萄园种菇、栽培废料直接回田”的资源循环以及“冬闲田种菇、菇田早春套种烟叶、轮茬种植水稻”的茬口立体循环生产模式,亩产产值从3000元提高到5000元。缓解“菌烟争田”的矛盾,达到节能减排、低碳化生产的目标。[闽农科研(研)〔2010〕49号]和[闽科农验〔2011〕029号] 6、应用推广及效益。开发的大球盖菇优质栽培专利技术、高值化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在三明、宁德等十多个县市推广,有效提高菇农栽培大球盖菇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7、对行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本项目已获授权专利3项,注册商标1个,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5项、新产品4个;完成成果评审3项,专家验收2项,现场验收1次;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制定产品标准4份、技术规程1份,培养研究生6名,培训菇农600多人次。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以优质、低碳、增效为特征,为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产业的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