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基于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严峻,对其生态环境监管缺乏大中尺度和实时信息支持的现状,通过一系列的野外采样分析、室内实验与现场围隔试验,分别研究了示范海湾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时空变化规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迁移释放规律,浮游生态系统对营养盐调控的响应机制,确定了反映研究区域生态特征的生态动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结构化网格和非结构化网格,构建了广东大亚湾和广西北部湾2个示范海域的二、三维水动力—水质—生态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拉格朗日模式的溢油跟踪数值模拟技术;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将先进的环境与生态数字化模型与现场浮标台站连接,基于数据同化和WebGIS技术,采用C/S和B/S架构相结合的模式,集成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数字化实时管理系统,实现了近岸海域环境的实时监测、实时模拟及其结果的实时同化和实时可视化网络提供,为全国的近岸海域环境与生态数字化实时管理系统的建立准备了相关技术,并提供了范例。 本项目研发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数字化实时管理系统,已在广西北部湾地区试运行,达到了预期目标和效果;研究得到的大亚湾水质、生态特征和河口/海湾水动力、水质预测模型等成果,已被应用于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南海片区)编制,为海域水环境容量测算以及污染控制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项目研究成果预期在各类碧海行动计划的效果后评估、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落实考核等方面应用前景良好。软件系统在全国各级近岸海域管理部门和监测站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