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石羊河流域荒漠植被时空变化格局及驱动因素量化研究”是甘肃省科技厅下达的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执行时间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经费4万元。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 (1)建立区域尺度上荒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反演模型; (2)探索2000年以来石羊河流域荒漠植被动态格局,及其对主要气候要素的响应规律和区域差异性; (3)定量分析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强度。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 基于MODIS NDVI遥感数据、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建立了区域尺度上石羊河流域荒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模型,分析了2000年以来石羊河流域荒漠植被空间变化格局和年际变化趋势。利用该流域主要气象站点逐日、月和年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气象要素空间插值,分析了年内和年际气温、降水量时空变化格局。利用荒漠植被NPP栅格数据与气温降水量空间插值后的栅格数据,探寻了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戈壁荒漠植被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空间差异性。基于气候,遥感影像以及社会经济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利用“3S”技术,定量和定性分析了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荒漠植被变化的相对作用强度。 ④创见与创新 (1)区域尺度上荒漠植被净初级生产量NPP遥感反演建模,精度验证; (2)定量分析流域尺度上荒漠植被NPP对主要驱动要素降雨量、地下水、土壤水分响应的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对荒漠植被影响的空间格局。 ⑤社会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下游地区加大土地荒漠化防治投入以及生态输水,使生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由于自然条件和地方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战略的差异性,导致了石羊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变迁以及驱动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人类活动、主要的水分来源包括主要的气象因子降雨量对荒漠植被的相对作用强度、空间格局如何,鲜少有研究将其定量化。鉴于此,本研究开展2000年以来荒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动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定量评价不同水分来源和人文因素的贡献,对当地政府实施生态恢复与重建战略、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 ⑥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研究内容充实,试验设计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已获取的部分数据还在处理总结中,但经费已不能支撑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和发表。 ⑦历年获奖情况 无 ⑧成果简介 本研究探索流域尺度上荒漠植被对地下水、降雨量以及0-200cm地下水分响应的空间格局,获得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流域荒漠植被对主要水分来源利用的空间差异性以及作用强度。研究成果对干旱荒漠区植被生理生态以及生存策略研究样地选择,样本提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可为人工种植防风固沙林选址,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荒漠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