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任务来源: 中国铁设线站院科技开发课题,合同编号:921601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云服务”及“物联网+”技术,系统考虑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建设各参建方的管理及信息交互需求,融合了无砟轨道设计、施工布板软件及轨道测量系统软件,引进前端数据自动采集模块,通过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服务器,后台的用户随时可以对平台管理信息进行查看,实时获得建设过程的各项成果数据,实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度,把控工程质量。同时,还可实现铁路轨道施工过程管理审批,网上办公等功能。管理平台可实现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全寿命周期的统一管理,其主要功能是: 1.满足铁总大平台数据上传要求:轨道板精调数据、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后轨道板复测数据、钢轨落槽时轨道数据、钢轨精调完成后轨道数据、动检后钢轨局部调整轨道数据,实现数据共享。2.实现质量控制管理:线下基础面高程偏差、底座厚度及中线偏差、轨道板铺设偏差(板内纵向、横向、高程偏差,板间横向、高程偏差)、自密实混凝土层厚度偏差等控制管理。3.实现进度管理:线下基础面复测、底座施工、轨道板铺设、自密实混凝土灌注、钢轨铺设与精调等进度管理。4.实现质量追溯:基于RFID(射频识别卡)对每块轨道板进行电子标识,实现轨道板铺设后较长时间的可追溯性。5.实现报表自动化生成:管理涵盖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全过程,自动采集数据,提高管理效率。进度统计、检验批报表等报表自动生成,可实现无纸化办公。6.实现预警:预警值设置、限差管理(通过短信)。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首次实现了轨道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国内轨道工程设计、建设、运营期间信息交流不畅,相互间反馈机制不成熟,不利于从设计源头进行技术优化改进、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建立信息平台,首次建立一套完整的无砟轨道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积累各阶段信息,形成设计-施工-管理-运维数据仓库,既可以实现轨道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又可以为后续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为优化设计提供技术积累,为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综合信息服务。2.制定了数据接口标准,制定了信息管理平台接口定义标准,通过明确数据交换法则,制定各阶段标准数据接口,完成信息管理数据的标准化。3.首次把全寿命周期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4.管理平台连接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建设各参与方,促进各方交流互动。支撑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设计-建设-运维一体化的集中数据管理。通过RFID信息检索功能,可以查询到对应轨道板的所有线下基础面、底座、自密实混凝土轨道板的数据信息,可实现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从设计、施工到养护维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完成了从现场调研、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应用、推广普及等一系列阶段,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的科研体系。成果中的计算理论、应用软件等能对各种无砟轨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有益借鉴,能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工程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交互,而是通过组件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由中间层与数据库交互。MVC层的控制器绝对禁止持久层访问,甚至不参与业务逻辑的实现。保证了数据访问的可靠性。在加密处理后,前端的采集系统通过网络可以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服务器,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实现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各阶段的信息管理,直观、即时、准确、可靠,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先进性和综合性,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截至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京沈、商合杭铁路、郑阜高铁等项目,有力支持了铁路建设。后续将结合项目需求,优化平台功能,进一步扩大平台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