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选育姬菇等四川特色食用菌新品种16个,均通过省级审定,其中国家认定5个;通过机械化拌料、真空快速冷却灭菌、专用封口膜和室内净化接种4项工艺改进,研究形成菌种扩繁新工艺,提高了菌种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针对选育品种特性、四川原材料情况,研究集成了配套高效栽培关键技术11套,构建了粮菌复合栽培、多品种搭配菇棚周年高效利用、机械化集中制袋和经济型设施化栽培等4项高效种植模式。制订并发布实施食用菌省级地方标准19项;探索总结了"科技+园区+业主+农户"、"多学科多层级人才聚合"的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新模式,为金堂等食用菌主产县规划设计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园区6个,编制省级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个,县级产业发展规划1个。该成果通过系统研究,形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品种、技术、标准、模式、机制"五新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四川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发表论文54篇,主编著作6部,参编1部。该项成果在四川推广应用覆盖率达80%以上,累计推广栽培36.89亿袋,实现产值128.37亿元,新增纯收益54.58亿元。该成果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有低温型和高温型,涉及的各类多,能满足不同季节栽培的需要。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及推广模式考虑了四川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情况,符合"千斤粮万元钱"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产村相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该项目成果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该项目成果适于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生态条件相同的国内外其它地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