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由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提出,与福建农科农业良种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自筹资金开展联合研究。 湖北省苦瓜种植面积较大,但农户大多采用地方品种,部分杂交品种也是从外地引进。我省对苦瓜缺乏系统的研究创新与提纯复壮,近年来出现了种性退化、产量不稳、种子混杂等问题,大大影响了苦瓜的商品性和菜农种植苦瓜的经济效益。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作为本地区成立时间最早、学科门类较齐全的蔬菜专门性研究单位,主要秉承放眼全国、以服务武汉市为主、兼顾周边的研究理念。为了满足本地区苦瓜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所与福建农科农业良种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苦瓜种质资源创新、自交系和新品种的选育以及嫁接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期选育出皮色为浅绿色/绿色、瓜形为长棒形的苦瓜杂交新品种。通过双方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成功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苦瓜新品种鄂苦瓜1号。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较强。叶片绿色,掌状深裂、裂片数7片。雌雄同株异花,主/侧蔓结瓜。早熟,主蔓第一雌花着生于第15节左右,商品瓜长棒形,瓜顶钝尖,从开花到商品瓜成熟15~18 d,瓜皮绿色有光泽,瓜瘤为粒条相间,瓜纵径32.5cm,横径6.0cm,肉厚1.0cm,单瓜重495.6g。肉质脆嫩,苦味中等,回味甘甜,品质优良,每667㎡产量3200kg左右。 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009年~2014年,在武汉市累计示范推广种植“绿玉”苦瓜约700公顷。平均每667㎡3200kg左右,增产300kg以上;产值7000~9000元,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已经累计新增社会效益超过630万元。 存在的问题:通过种质资源创新和杂种优势利用选育出了苦瓜杂交新品种“绿玉”。但由于资金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所以还未建立苦瓜的规模化、标准化育种技术体系,生物技术的研究也比较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