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针对渤海油田井场海量数据标准化处理难、流体性质评价模型精度低、适用性差、复杂储层精细解释难度大以及定量化评价难度大等实际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井场多元信息油气快速发现与评价技术体系,在渤海油田形成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首次完成中国海上钻井液脱气效率实验,针对校正公式进行量化修正和应用验证,形成了一套渤海地区适用的气测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首次实现了海上地化烃损失定量校正,建立了地化烃损失回归分析校正方法及处理流程,解决了行业内地化录井数据标准化处理难题;研发了“多功能数字荧光成像检测仪”,实现了荧光资料标准化采集、数字化分析和智能化管理。 2、创新建立基于三维荧光、地化的谱图自动识别比对技术,创新构建三维荧光谱图、地化、Flair、斯通利波幅度等衍生参数,形成基于多元衍生参数耦合的井场流体实时评价技术,大幅度提高井场油气发现效率和油气解释符合率。 3、建立一种新的原油密度、含油气丰度、储层综合含水率的定量计算方法和量化评价技术,促进井场油气评价由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质的飞跃,显著提升了我国海上油气快速评价水平。 4、技术成果集成创新,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系统化的井场油气水快速识别与评价系统。 技术成果在渤海油田规模化应用,为渤中19-6构造、渤中13-2构造、渤中29-6构造、渤中34-9构造、渤中36-1、渤中8-4构造、曹妃甸6-4构造、曹妃甸12-6、垦利6-1构造、垦利16-1构造、垦利9-5/6、蓬莱20-2构造、蓬莱9-1构造、秦皇岛33-1南、秦皇岛29-2东构造、旅大16-3构造、旅大21-2构造、旅大5-2北及锦州23-2构造等多个油气大发现提供技术支持,可贡献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198.51万方,产生效益343.16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