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是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负责承建。其基础数据来源于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由12个监测子系统,20个监测重点站(实验站)构成,内容涵盖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各个方面。信息系统正是在目前这个国内唯一的跨地区、跨部门、 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监测系统长年监测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为三峡办、重点站、实验站和科学研究机构之间提供广泛的信息共享。 整个系统由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三维与多媒体演示子系统、查询分析子系统、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等七个子系统组成。系统采用企业级分布式多层总体架构模式,并结合WebGIS和中间件技术,构成海量数据的信息服务、信息共享、信息发布、信息综合分析和动态信息集中管理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 信息系统采用三层结构(3-Tier Architecture)为各重点站(实验站)提供服务,即在数据库服务器和各重点站(实验站)之间建立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完成各种业务请求的处理。 利用WebGIS技术,为三峡办和各重点站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接口。 对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图表化方式显示监测数据。 提供数据维护接口,超级用户可以维护基础信息(如鱼类、动植物的图片及介绍,有关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的各种规范和标准,等等)。 建立传输接口,供各重点站(实验站)上传各种监测数据和汇总信息以及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等。 建立一次性口令认证服务器,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 建设一个对公众发布的网站,对公众发布生态环保方面的信息。 信息分析、汇总、整理、发布通知。 建立数据维护机构,监督重点站和实验站的数据上报情况。 建立系统维护机构,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目前,“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已应用于三峡办和监测站之间信息的发布、共享等,并为政府部门进行减弱三峡工程对三峡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政策决策提供了有利工具。信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其涵盖了三峡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同时因为各个部门的参与,其所提供的数据在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方面还有待改进,只有解决了数据标准化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广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