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任务来源 课题来源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资助、2016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016]ZY07号)。 2、应用领域 针对宁夏地区造林树种单一,适生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匮乏,新树种引种驯化繁育缓慢,有较大面积的河滩地、盐碱地和干旱地,适宜栽植的乔木树种稀少,严重制约着当地林业发展,提出从山东东营地区引进盐柳1号,为宁夏造林建设培育出一个环保、抗逆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盐柳1号。该树种的主要用途有: ⑴ 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宁夏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可使用的乔木树种非常匮乏,盐柳1号初绿期早,生长旺盛,落叶期比旱柳迟,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病虫,适应性强,在中度盐碱地上生长良好,可耐盐分含量为0.6 % 的土壤,其树形优美,非常适宜用作行道树,对扮靓乡村家园,实现“村容整洁”具有良好作用,为该区域内非常宝贵的乔木树种资源。 ⑵ 作为低洼河滩造林之理想树种:盐柳1号具有极强的耐水湿性和抗盐碱性,可广泛应用于河滩地及低洼盐碱地进行造林建设。 ⑶ 作为园林绿化之优势树种:盐柳1号为雄性,无飞絮,属于环保树种,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良好作用。夏秋季节枝条自然下垂,树体呈浓绿色,树枝展向四方,姿态婆娑,冬季当年生及二年生枝条呈现金黄色,清丽潇洒,令人赏心悦目,适合配植于池边湖岸,都市庭园、水池或溪流边生长,供游客欣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技术原理:依据植物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⑴ 气候相似论:即引种成功的关键在于原产地与新栽培区气候(指水、肥、气、热等)条件相似。 ⑵ 地理位置接近原则:同一纬度引种比同一经度引种更有可能成功,课题设计重点依据同一纬度引种驯化更易成功原理。 ⑶ 课题按照“引、驯、繁、推”的方法和步骤开展工作。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治理和改良盐碱荒漠化土地已经被世界各国列为优先发展的研究课题,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研究和探索盐碱荒漠化土地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造林技术措施已被世界各国林业及科研机构所重视。在盐碱荒漠地区应用盐柳1号造林,可提高造林效率,起到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作用,进而达到改善盐碱荒漠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为盐碱荒漠化土地示范造林提供了新树种、新技术、新模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5、取得的主要成果 ⑴ 为宁夏园林绿化和防护林带建设培育出一个环保、抗逆性强、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盐柳1号。 ⑵ 阐明盐柳1号能够适应宁夏地区大多数土壤类型,不同土壤对盐柳1号造林效果影响十分明显,应用盐柳1号造林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达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研究表明土壤盐分含量高低对盐柳1号苗木生长量指标值具有显著地负面影响,但其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3%以上,表明该树种耐盐碱能力较强,具有优良的抗盐碱特性,适宜于本地繁育和栽植;研究亦表明在盐碱较重的荒漠区栽植盐柳1号,由于土壤是砂质土,土壤通透性很好,所以,盐碱并不能成为影响其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而水分则是影响荒漠地带造林成活的关键因素,同时说明在砂土地进行造林,树木的耐盐碱性要高于土质黏重的其他土类;另外,造林试验调查表明该树种具有很好的耐水湿性,可用于河滩地、低洼盐碱地造林。 ⑶ 研究表明盐柳1号苗木株高和地径的生长符合S 型生长规律,所得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依此可划分出苗木生长的三个重要阶段,为苗木水肥管理提供依据。 ⑷ 与当地主要造林树种对比分析表明,盐柳1号、新疆杨和速生杨各生长量指标值差异不明显,但是盐柳1号与乡土树种旱柳相比,其各项指标差异十分显著,综合性状优于旱柳,造林景观效果好,即该树种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重要树种应用于当地造林建设当中。 ⑸ 课题进行了“盐柳1号”的引种驯化、苗木繁育、造林试验、培育关键技术及适应性研究,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及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实施了造林示范与推广,育苗面积达63亩,培育优质苗木20万株;营建示范林515亩,造林5.52万株,成活率达87%;造林辐射推广2000余亩;完成培训13期841人次。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⑹ 项目取得认定林木良种1个,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9篇,制定技术规程1项。 6、项目的创新点 ⑴ 为宁夏园林绿化和防护林带建设引种驯化出一个环保、抗逆性强、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盐柳1号。本研究为盐碱荒漠化土地示范造林提供了新树种、新技术、新模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⑵ 有选择、有重点、独创性地完成了盐柳1号耐盐碱性、适生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等研究工作,指出盐柳1号能够适应宁夏地区大多数土壤类型,基本掌握了其耐盐碱的程度和范围,这些研究成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