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我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木材由于受其生长期和自然环境、栽种面积的约制,成材周期缓慢,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国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环保国策下,其木材砍伐量受限,木雕刻工艺所用的珍稀红豆杉、崖柏等堪称国宝,受《森林法》所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树种,国家的“十五”攻关项目以及“863”高新技术项目中都已将竹材物加工利用列为主要的科研项目,所以开发、研制竹产品,“以竹代木”是有效保护森林的一种好方法,符合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成材快的特性,开展竹材利用,是解决目前森林资源严重匮乏的最佳途径,是使林业资源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全国现有竹材面积6300万亩,占世界竹林面积的25﹪,每年可轮伐3亿多株,年产竹材1160万吨,占世界年产竹材的三分之一。江西是我国竹类大省之一,现有林面积7l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毛竹林总面积的22.4﹪,拥有毛竹蓄积10.3亿根,面积居全国第二位,蓄积居全国之冠,因此开发竹制品是件利国利民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 传统的竹子干燥后成为淡黄色,色泽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染色可以提高竹材表面质量,改善其视觉特性和提高其附加值,满足人们对竹材多功能的需要。与木材相比,竹材没有横向组织,不利于染色分子的相互渗透,由于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缺少合理的染色工艺,许多竹产品由于色度参数不合格而影响其销售,成为制约竹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项目研制木材(竹材)通透染色的染色液,以水及乙醇为助剂,其中乙醇的比例为20﹪~100﹪。采用上述染色液对木材或竹材通透染色的染色法,工艺步骤包括:木材或竹材的预处理,准备染色,冷漂或加温漂,挥去乙醇,清水冲洗,干燥。染色液可以渗透到木材(竹材)的中心深部,不会出现传统染色假色、色浅、易掉色、易变色、易磨损露出底色的缺陷。 本项目经染色后所形成的彩色集成板材,经雕刻加工成工艺品,2011年产品先后获首届中国(上海)竹博会、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中国竹博会金奖、本项目主持人赵斌先生荣获中国林产业突出贡献奖。 本项目以毛竹竹丝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酸性染大红和碱性玫瑰精两种染料对其进行真空染色,研究染色工艺条件对竹材表面色度指数的影响。本研究还以染色时间和真空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双因素试验,并测定了竹丝上的染料浓度。 工艺流程: (木材或竹材)预处理→准备染色液→准备漂染柜→真空染色→乙醇蒸发→冲洗→干燥。 质量指标: 密度:1.37g/cm3,24小时吸水厚度膨胀率:0.1﹪,内结合强度:2.80MPa,甲醛释放量:0.48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