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随着间歇性新能源以分布式电源形式规模化接入,配电网将面临运行稳定性降低、电能质量下降、用户接入风险增加等诸多问题。为适应新能源并网由“被动适应”到“主动控制”的转变,满足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迫切需要建立基于“主动配电网”概念下的分布式新能源并网规划模型和评估方法。 项目立足电网规划,以“信息模型、量测数据、评价指标”为切入点,构建了面向多源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分层多代理信息模型和评估体系,并结合标准算例和典型网架进行实证,主要创新包括:①研究主动配电网关键路径辨识方法,创新性的提出多代理分层嵌套架构下的主动配电网自适应规划模型,降低了多节点配电网规划仿真的复杂度,提高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选址和定容的准确性;②提出适应不同场景需求的分层扁平化通信架构,设计了新的支持分层扁平化通信的全面量测终端模型,提升数据获取的可靠性和灵活性;③建立并网评估指标量化模型,形成了多目标、多层次、多属性的评估体系,提出了分布式电源置信容量评估方法,提升规划参数预测精准度。 项目共发表论文10篇(SCI检索2篇、EI检索2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受理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 项目模型类成果应用于郑州龙湖新区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成效显著,最终形成适用于龙湖新区的规划顶层设计;实用型成果在许继已投产的FCK-811工业综合测控装置中得到应用,运行效果良好。 项目已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审。评审委员一致认为:课题研究深入、体系完整、方法科学,总体居国内领先水平,在主动配电网分层多代理分布式系统规划模型和基于系统可靠性不变原理的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置信容量的评估方法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