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2005~2008年漯河市农科院承担河南省重大专项“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和“漯河市小麦新品种选育”。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小麦新品种漯优7号在亲本组配中选用了复合杂交法,遗传基础丰富,含有抗病基因,并且能稳定遗传。该品种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生育期228天。幼苗半直立,冬前一般有3~5个分蘖,次生根4~6个,叶片颜色为深绿色,叶片较宽,夹角为40度左右。抗寒性好,由于冬前根系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后幼苗长势快,苗势壮,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节水抗旱,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光合能力强。拔节后第一节较短,茎秆弹性好,抗倒能力强,两极分化快。株型紧凑,植株间通风透光好。分蘖力强,穗大小适中,长方形,顶端不孕小穗率低,下部无不孕小穗,株高77~79cm,茎秆粗壮。旗叶直立,旗叶和倒二叶的功能期长,保证后期有机物的合成,经济系数高。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籽粒为白色,半角质,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每亩成穗数38~41万,穗粒数39-45粒,千粒重38~43克,丰产、稳产性好。该品种抗旱、高产、水肥利用率高、稳产和抗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式,跟踪漯优7号中的抗条锈基因,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鉴定对条锈病免疫。根据河南省旱地4年和我院3年试验结果,该品种综合抗病性好,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既适合在旱地种植,也适合在黄淮水地种植。 4、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为水肥高效利用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河南西部、北部地区的中高肥力地区及旱肥地种植,同时适宜在黄淮地区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品种高产、稳产,在适宜地区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 6、历年获奖情况:2008年获得漯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