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农田灌溉水利用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新疆水利科技资助应用技术社会公益项目(T2016 030)研究成果,由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管理总站共同承担,研究起止时间2016~2017历时2年,项目应用示范工作于2017至2018年。 目前我区农田灌溉水管理仍存在传统经验与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开展农田灌溉水利用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对推进我区水利行业强监管、农业节水提质增效、灌溉水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体思路:实现灌区农田土壤水分、灌水定额、灌溉用水、灌溉制度、作物需水、土壤墒情、灌溉水利用系数、作物水分生产效率的自动监测分析评估,为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总体技术路径:基于农田“智墒”土壤水分传感器,设计与之配套的专业计算方法结合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应用现代互联网信息传输技术,构建农田灌溉水利用监测管理技术系统。 技术方案:根据项目工作目标和技术要求,采用数理统计与田间试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系统管理设计,通过实地勘测、设备安装调试和设施监测信息技术系统研发等建立农田土壤水分监测集成技术。 创新点之一:创立了基于太阳能农田水分传感器、实时采集传输和互联网技术、农田灌溉水实时监测的农田土壤水分监测集成技术。创新点之二:提出了基于首尾测定法、综合数据应用及水当量计算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自动化快速计算方法。创新点之三:研发了农田灌溉水利用监测与评价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 实施效果:(1)项目示范应用面积62万亩。项目示范区农田安装了智能土壤墒情监测仪23处,灌区有地表水、井灌和井、渠混合灌三种类型,膜下滴灌、常规沟、畦灌三种灌溉方法,种植小麦、玉米、食葵、甜菜、葡萄等多作物,涉及5个乡镇,23个村组,6种作物,3种灌溉方式和灌溉水源。通过示范应用,节水增效效果显著。 (2)应用低耗能源+农田固定式传感器+互联网技术,监测形成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数据信息库,实施与之配套的技术设计方案,构建了互联网+农田灌溉水利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研究示范应用重要的技术管理指标生成:灌区用水定额、墒情评估、作物需水量、田间用水量、毛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作物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分析指标,为农业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