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16823]一体式智能化调节椎间融合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医疗器械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脊柱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致脊髓、周围神经、血管损害是脊柱系统常见的病变,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已呈现年轻化趋势。50岁左右的人群约25%患此类疾病,60岁高达50%,70岁则接近100%。患者轻则疼痛、感觉迟钝,重则丧失行动能力,为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 椎间区域包括:终板、椎间盘及周围相关韧带等软组织。其中,椎间盘最为重要。椎间盘,位于锥体终板之间,其由周围部分的纤维环和中央部分的髓核两部分组成。纤维环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坚韧性,除承受压力之外,还可防止髓核溢出。髓核为白色胶状物质,富有弹性。当髓核受重力作用时便向四周扩展,并挤压纤维环向周围延伸和膨胀。因此,椎间盘具有增大脊柱运动幅度、承受压力、缓冲震动等作用。各种先天发育异常以及外伤、退变等后天因素均可造成椎间区域解剖结构异常,进而导致周围神经解剖结构受累,进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而老年人由于椎间组织含水量下降、小关节退行性变等原因,也进一步增加此不良事件的发生。 椎间区域不稳治疗方式主要治疗原则为:解除脊髓、神经组织压迫,恢复椎间区域稳定性,维持正常脑脊液循环。尽管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但长期发展来看,对于一些退行性疾病患者,正常椎间高度丢失、新生血管聚集、神经元穿透和无髓鞘神经缺失以及雪旺细胞生长,这种新神经支配是潜在的疼痛发生者,间盘切除依然是消除症状的关键。同时,对于一些急性创伤型患者,早期手术更为重要。旨在解除压迫,尽可能使得椎间区域正常的生物解剖关系得到恢复,进而使存在不稳定的椎间结构融合稳定。为使病变的椎间区域获得长期的稳定性,基本方法是将病变区融合,因此有效的内固定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外固定的依赖,并可通过融合获得长期的稳定性。而对于正常椎间高度的丢失仍然需要椎间融合器加以纠正。 本项目研制脊柱椎间融合器,有如下主要科学技术特征: 1、一体化内固定技术:采用“寰枢椎融合装置”(CN212234812U)专利技术,板和融合器偏心性连接设计,利于匹配寰枢椎关节一体化置入以及减少对后壁的牵拉。 2、自导航撑开设计:采用“脊椎撑开融合器及其脊椎自导航撑开系统”(CN108338857A,同日申请: CN209122544U)专利技术,红外定位反射器可以配合红外导航设备及时的反射出融合器的动态位置,术中可根据导航调整植入位置。 3、可调节设计:采用“一种TLIF腰椎融合器”(CN209611434U)专利技术,融合器带有可2次敲打的挡板,可以用于植入后调整融合器的朝向平行于椎体前沿,更好的支撑椎体,同时可以使用带前凸角的融合器植入,符合脊柱生理解剖,促进融合。 主要技术创新点: 1、一体化内固定技术:采用“寰枢椎融合装置”(CN212234812U)专利技术,板和融合器偏心性连接设计,利于匹配寰枢椎关节一体化置入以及减少对后壁的牵拉。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寰枢椎融合装置,融合器本体与固定板连接,融合器本体植入患者待治疗位置,然后将固定板通过螺钉与患者固定,从而实现融合器本体与患者的相对固定。在手术过程中,螺钉插接在固定板上对应的安装通孔中,螺钉与安装通孔为间隙配合,也即螺钉可以相对于安装通孔摆动,能够避免螺钉只能够沿着安装通孔的延伸方向旋入患者体内,即:螺钉在旋入患者体内前的旋入方向是可调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螺钉与固定板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螺钉的旋入方向,螺钉能够以最佳的方式旋入患者体内,最终使螺钉将融合器本体更好的固定在患者体内,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治疗效果。 2、自导航撑开设计:采用“脊椎撑开融合器及其脊椎自导航撑开系统”(CN108338857A,同日申请: CN209122544U)专利技术,红外定位反射器可以配合红外导航设备及时的反射出融合器的动态位置,术中可根据导航调整植入位置。新型提供一种脊椎撑开融合器及其脊椎自导航撑开系统 ,其中脊椎撑开融合器包括第一融合器体和第二融合器体 ,第一融合器体与第二融合器体之间设有带动带动二者滑动的动力机构,且二者的两端面分别与动力机构两端的夹头配合,两端夹头沿轴向相互靠拢或者远离,通过斜面同时作用于第一融合器体与第二融合器体以带动二者相向或者背向运动;第一融合器体和第二融合器体与动力机构至少一个配合处上设有滑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机构同时带动第一融合器体与第二融合器体运动,具有高度调节便捷的优点。 3、可调节设计:采用“一种TLIF腰椎融合器”(CN209611434U)专利技术,融合器带有可2次敲打的挡板,即:融合器主体的后端上设置有与融合器把持器匹配的把持结构以及凸出于所述融合器后端的敲击部,使用2次打入器敲击该敲击部实现融合器位置的最终调整,最终使得植入后融合器的朝向平行于椎体前沿,使之更加符合椎体终板的解剖和稳定的支撑以更好的支撑椎体,同时可以使用带前凸角的融合器植入,符合脊柱生理解剖,促进融合。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