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课题来源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108009)和广东省医学科研项目(A2011596)。课题针对严重眼部病变,特别是眼前段病变的患者需要局部高浓度持续给药,克服目前眼药剂型的缺陷;我们在国际上首创性的研发出具有内外环状分区结构的水凝胶佩戴式角膜给药载体,其四周是储药区,中部是不含药物的具有透光透氧功能的凝胶材料,外周载药区由加替沙星分子印迹微载体或经表面处理的模型药物与水凝胶通过阴阳模式复合而成,为使该载体能尽快应用于临床,我们通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角膜溃疡的动物模型,观察其体外药效性并对其对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及生物相容性、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体外药效性实验结果显示该载体在满足合适的浸润性、柔软性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高效负载模型药物,并达到144小时的长效释放;中央透光区由高透光、透气性的水凝胶组成,其理化性能达到软角膜接触镜对水凝胶基质的要求。体外药效性试验及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持续144小时释放药物,而且克服了突释的问题。这种给药载体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在短短两年内,发表了4篇高水平的SCI文章,总影响因子达到12.64;同时获得3项授权专利;这种载体将可以降低用药频次,延长药物在角膜表面的停留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率,减少副作用,是一类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眼用给药新方式。直到目前为止的文献检索,还没有文献报道关于加替沙星分子印迹纳米微球佩戴式或软性角膜接触镜式的内外环状缓控释给药载体。本项目还处在小试阶段,根据国家药监局的法规,我们尚需进一步大动物的实验及临床实验,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这一新颖的眼表给药载体,使其尽快成为产品。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目前的细菌性角膜溃疡给药,而且在未来也有望应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基质性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