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在现代连铸机中,扇形段的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应该说是保证整台铸机作业率的关键。分析现已掌握的信息,连铸机中的扇形段,对其设计是不断在优化,但制造技术却还是采用传统的加工方式,仅仅以“合理的焊接顺序、装焊部件的分拆控制整体的焊接变形量,保证焊缝的质量”的这种工艺方式,产品返修率高,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公司交货期的要求。 扇形段结构复杂,曲面扇形段框架上的轴承座数量较多,且不在同一平面上,相关尺寸较多,各形位公差、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均很高。作为焊件,装焊难度大。机械加工时占用大机床的时间长,生产成本高。 因为扇形段采用的工艺方法太传统—采用划地样线,对斜面轴承座块按尺寸其逐一垫高的方法进行装配焊接,因为工作量大,产品质量和工产效率均不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为此,为了满足交货要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特别就“提高曲面扇形段加工质量、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主导思想,立项开展扇形段加工工艺方法研究。 主要科学技术内容、技术指标: 扇形段是冶金行业连铸领域板坯连铸机设备中的重要设备,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可以说是整台铸机作业的关键。扇形段的核心部件是上、下框架,其结构复杂,各形位公差、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均很高,制造难度很大。装焊效率低,返修量大,机械加工设备浪费严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成果发明了一种批量制造扇形的制作方法和工艺,通过这种成本比较低的工装,达到结构件装焊尺寸准确、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效果。同时可通过用小机床对零件的焊前加工,减少焊件的整体加工,减少大机床的工作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常规加工方法:铆工要花32小时,且装配误差在5mm左右。一台框架在大镗床上的机加工时间达51小时。轴承座装配不准返修尺寸偏差达40%,采用本发明所示的方法:铆装仅需花15小时;因轴承座的装焊相关尺寸误差可控制在2mm以内,轴承座块的水孔采用焊前加工,在小机床上轴承座块焊前加工只要5小时,轴承座密封孔的焊后加工余量为3mm,一台框架焊后在大镗床上机加工仅需16小时。现轴承座装配不合格率仅5%以下。 该项目均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本技术已成熟使用在冶金设备制造过程中,其主要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焊接件加工,使用安全可靠。 应用情况:冶金产品曲面扇形段框架的这种装焊工艺在节约能源、提高功效上,有明显的效果,在冶金制造行业的许多公司如陕压、西冶及中冶易新科技等公司都得到了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