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本课题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病(肝豆状核变性)防治疗中心、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2.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慢性进行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在神经遗传病中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起病隐袭,多于发病后2-6年死亡,严重者仅存活数周,我国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及亚洲其它国家,研究该病的有效治法和手段,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和较高的社会效益。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辨证分型治疗已为临床所用,发挥中医药特长,对肝豆状核变性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3.本研究主要创新性和先进性如下: 3.1痰瘀互结为Wilson病最主要的中医证候。本条发现属于中医内科脑病研究领域。课题组收集大样本Wilson病患者,采集四诊信息资料,集中进行统一中医证候评价。根据临床大数据资料显示, Wilson病患者总体以痰浊、血瘀出现频率最高,覆盖全部病例的66.7%。痰瘀互结为Wilson病最主要的中医证候; 3.2基于临床辨证的化痰祛瘀方治疗Wilson病认知功能障碍取得良好疗效。本条发现属于中医内科脑病研究领域。将 42例认知功能障碍的Wilson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 上加用肝豆灵片,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MMSE和MoC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发现,化痰 祛瘀方在改善Wilson病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3.3化痰祛瘀方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Wilson病小鼠新生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向神经元定向分化,进而改善学习记忆功 能。本发现属于中医内科脑病研究领域。针对Wilson病的痰瘀互结病机,本课题组选用Wilson病TX小鼠模型,观察 具有化痰祛瘀方对海马DG区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存活的作用和对ERK信号的调节,并应用抑制剂验证ERK信号 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化痰祛瘀方可促进Wilson病TX小鼠新生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向神经元定向分化,进而改善空间记忆功 能,通过ERK信号通路增加海马中细胞的再生和存活,改善行为损伤; 3.4化痰祛瘀方可以促进高铜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体外研究方面,我们建立铜负荷的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 模型,以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为切入点,研究化痰祛瘀药物肝豆灵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将海马神经干细胞分为3组: 正常对照组、铜负荷模型组、铜负荷模型肝豆灵药物血清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法结合免疫荧光标记、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实验检测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研究发现,高铜负荷可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肝豆灵药物血清处理则可明显改善高铜所致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抑制。 4.本研究采用的化痰祛瘀方肝豆灵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临床医院10余年,主要针对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型,对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有较好临床疗效。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出现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短时期难以迅速改善,需进一步优化治疗。目前该技术临床未见不良反应。 5.本课题组所在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为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病肝豆状核变性防治中心和全国肝豆状核变性协作组组长单位,为全国最大的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研究基地,数十年年诊治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世界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西班牙、巴西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患者。本研究主要技术为具有化痰祛瘀功效的肝豆灵,应用于临床20年,治疗了10000余人次患者。相关成果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神经病学》、《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及安徽省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