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委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管理和科技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为顺利完成桂财教[2012]118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汽车远程在线检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汽车故障远程诊断系统”(合同编号:桂科攻12118007-12B),广西金奔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于2012年8月3日订立项目合同,项目实施期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汽车故障远程诊断系统是自主开发的一种车辆自诊断检测系统,解决并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故障诊断。具体完成汽车故障远程诊断系统中的智能诊断接头(客户端)、数据交互中心平台的设计与功能实现,解决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通讯,大型数据检索、云计算、解码自动形成检测报告并自主发送与统计汇总的功能。汽车用户在车辆上不解体的插上车载智能诊断接头即可实现与信息采集控制平台的无线数据通讯与故障检测,并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及时让汽车运营部门和汽车用户及时了解车辆的安全信息、故障信息,同时还可提供恰当的维修、保养建议,合理价格和签约授信的汽车维护保养机构。 项目研发汽车故障远程诊断系统,包括GSM车载终端、车辆车况信息自动采集、GPS定位、车辆违章监控、集团客户车辆运营、增值服务等功能。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金奔腾利用17年的行业技术积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创的利用手机诊断汽车故障的远程智能微电脑(简称“车里眼”),给每辆使用本系统的汽车配备了一部GID(全球智能识别)终端,与汽车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和CAN(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连接起来,相当于既配备了能够随时记录和查看车辆动态信息的“黑匣子”,又给每辆汽车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基因身份证”。金奔腾汽车故障远程智能诊断系统利用“车里眼”能时刻掌握汽车动态信息和准确的位置信息,不仅能对汽车的运行故障进行远程检测,而且催生出庞大的对平台具有很强粘性的车主消费群。结合电信运营商的高速网络和互联网交易平台,通过整合大量汽车上下游产品以及与汽车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本系统可以为汽车零配件和用品厂家、酒店宾馆、超市、加油站、地图商、保险、旅游景区提供非常准确的车主需求信息,极大的提高了移动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的成交率。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性能指标已基本实现,包括安全检测、定位服务、统计油耗、路况导航、实时监控、行程管理、车况记录、加速测试等功能。已经过大量实车测试及运用。 本产品可广泛应用于1)汽车前装市场,本系统可以为汽车厂家提供最权威的一手资料;2)应用于尾气环保检测,为国家执法部门提供车辆运行的权威数据;3)本系统可为道路及交通运管部门提供可靠的路交通流量统计、行驶速度、行驶路线等专业数据;4)普及所有的机动车辆,提供车辆安全信息和确保车主的知情权。 终端产品于2012年3月获天津市无线电监测站检验合格报告,诊断软件于2012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测试并获得《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报告》。此外,终端设备于2015年11月通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公司产品库测试,进入移动集团营销总库,并于2010年5月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注册证。已获得技术产品检验报告,并通过国家质量认证。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系统终端产品已获得技术产品检验报告,并通过国家质量认证,于2012年形成量产,与广西区联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中国联通服务集成商(SI)合作协议》,完成该产品的物资销售。于2015年通过中国移动产品测试进入其营销产品总库并在中国移动集团的各营销渠道进行推广。 存在的问题: (1)故障码的全面解析还是比较复杂的。国际上通用的OBD故障码只有不到2000条左右,而一个车型涉及的故障码少说在1万条左右,其中很多故障码还是车厂的自定义码。 (2)汽车远程检测的实际应用,企业还必须具备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库管理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技术领域的整合开发能力。 (3)目前,推向市场的车里眼和系统平台的各项功能还不太稳定。汽车故障远程诊断系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及难点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决定车联网的推广普及程度。 6、历年获奖情况 1.获得证书情况:企业于2015年10月15日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12年6月1日获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并获得欧盟CE认证(德国TüV安全认证)。 2. 专利及软件著作: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在申请专利4项,其中3项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1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7项。 3. 获得技术产品鉴定证书:终端产品于2012年3月获天津市无线电监测站检验合格报告,诊断软件于2012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测试并获得《软件产品登记测试报告》。于2015年11月通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公司产品库测试,进入移动集团营销总库,并于2010年5月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