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湘C176 审定编号:湘审棉20200003 选育过程:母本是自育含湘杂棉13号血缘的优质、抗虫材料A152,父本是利用常规育种手段从新海15号中筛选出的一个优异株系,代号为湘CH01;2010年,配制A152×湘CH01杂交组合,随后用A152作回交父本与之连续回交4代,自交8代;经南繁北育、田间选择、抗病、抗虫、纤维品质鉴定,于2016年从(A152×湘CH01)BC4F8中筛选出集优质、高产、抗虫、适应性强于一体的新品系湘C176。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优质专用品种。湖南春播生育期115.8天,比对照湘杂棉7号短0.1天。株高120.8厘米,茎杆有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淡绿,花药白色。铃呈卵圆形,单株成铃34.6个,单铃籽棉重5.8克,衣分41.4%,子指12.3克,衣指8.4克,霜前花率98.1%。抗性:枯萎病病指19.9,耐枯萎病;黄萎病病指31.0,耐黄萎病。品质: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5.4毫米,断裂比强度36.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1,纺纱均匀性指数200.8。 产量表现:2018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皮棉99.3千克,比对照湘杂棉7号增产0.4%;2019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03.1千克,比对照湘杂棉7号增产3.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1.2千克,比对照增产1.9%;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17.2千克,比对照湘杂棉7号增产9.1%。 栽培技术要点:4月播种,每亩种植1200-1600株。施足底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硼、锌等微肥,花铃期依长势适量追肥。化学调控,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原则。适时中耕,起垄培土。遇高温干旱及时灌水抗旱。苗蕾期及时防治棉蚜虫、棉红蜘蛛,对蕾铃期害虫应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优质专用棉品种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南省棉区种植。枯、黄萎病重发地不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