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成果针对典型生物质废弃物解析了高负荷厌氧消化抑制机制,国际上首次绘制了基于氨氮-挥发酸-pH三元体系厌氧消化抑制区域图,筛选失稳预警指标,构建一套失稳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失稳阈值,研制产甲烷促进剂和失稳恢复剂,集成过程监测、失稳预警、工艺调控、专用制剂,研发一套生物燃气工程运行疾病诊治技术体系,开发国际首套厌氧发酵失稳预警调控云管理系统,通过该成果技术应用,可有效提高容积产气率50%以上。高负荷厌氧消化失稳预警与调控成套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1)贵州遵义年处理茅台酒糟10万吨、年产1000万立方米沼气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将池容产气率从设计值1.37m3/(m3·d)提高到2.68 m3/(m3·d),2)四川绵阳日处理100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工程,实现高负荷酸化系统的恢复,3)重庆江津日处理200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工程,池容产气率从2.0m3/(m3·d)提高到3.0 m3/(m3·d),4)江西新余日产生物燃气3万立方米的养殖粪污厌氧消化工程,成功解决由于碱抑制造成的产气失败问题。我国有超过1千座的大型生物燃气(生物天然气)工程,而大部分工程运行有机负荷低,导致工程投资规模偏大、容积产气率较低、工程经济性较差。该技术对已有工程和新建工程均具有适用性。如果将该技术用于已有生物燃气工程,可实现有机废弃物年处理量提高60%-80%,年产气量提高60%-90%,经济效益提高40%以上;如果将该技术用于新建生物燃气工程,可以节约40%左右的厌氧发酵环节投资。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升我国的生物燃气技术水平,提高工程经济性,促进我国生物天然气2030年年产200亿立方米的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