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项目来源与背景 项目来源为:本项目由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项目9项,国际合作2项、校企合作课题等共14个研究项目组成。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以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家畜饲养学、生物化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精细化工、现代检测技术为平台,研究集成了微量元素减量增效技术,可提高肉鸡日增重5%,肉羊日增重46%,断奶仔猪腹泻率降低19%,铁添加量降低73%,锌降低87%,铜降低88%,锰降低85%,粪锌排放量降低70%。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揭示了纳米氧化锌的物理尺寸与其生物学活性的关系,发现纳米氧化锌发挥生理效应的物理尺寸应小于50nm;50mg/kg的20nm氧化锌和380mg/kg的包被氧化锌可通过增强肠上皮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降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粘附等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仔猪腹泻。首次发现日粮添加纳米氧化锌可提高瘤胃有机物降解率、微生物蛋白合成率和挥发性脂肪酸产率,低剂量复合氨基酸螯合盐可提高南江黄羊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研究了微量元素源对饲料贮藏中维生素A和烟酰胺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微量元素盐中非微量元素因素降低维生素A稳定性的贡献率。揭示了小肽铬可不依赖胰岛素,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的机理,并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集成微量元素减量增效技术,研制微量元素相关产品,促进动物健康养殖和减排。整体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其中对纳米氧化锌物理尺寸与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达国际领先。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成果技术成熟,安全性高,可以直接在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上推广应用。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开发饲料产品34个,制定企业标准11个,新增产值117.9亿元,新增利税7.11亿元。获授权专利18项,主编教材专著4本,发表论文69篇,学位论文35篇,培养已毕业博士5人,硕士32人,培训了大批农技人员。 存在的问题: 1)应加强本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 2)不同动物对于研发微量元素产品的适宜添加量参数还需进一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