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五谷737” 是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选课题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以自育系WG4582为母本与自育系WG603为父本组配而成普通玉米杂交种。母本自交系WG4582:来源为WG6300与PH6WC组材自交,经云南抗性选择,海南加代,于2009年选育而成。(WG6300来源于478×丹340,再杂交丹黄02选育而成, WG6300为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审定品种五谷1790母本)。父本WG603是由 PH4CV×WG5603组配选育而成(WG5603来源于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群体选系CML213与 MO17杂交选系)。2011年于海南组配。2012-2013年多点鉴定比对照增产显著,抗性突出,定名五谷737。2014-2016东华北、东北多点品比,比对照增产显著,对环境反应迟钝,抗性突出。2017-2018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 2018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显著。2019年10月31日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171。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综合运用常规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SSR)相接合的育种技术,通过高压力选择和异地种植抗性鉴定,对自育的自交系进行形态改良和优良基因的聚合,从中选育出株型好、配合力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自交系,对优良自交系进行广泛的测配,通过南繁北育,不同条件下多点鉴定,选择强优势组合,再通过多年、多点的综合鉴定和参加区域试验,从株型优化、农艺性状优良、稳产性好、丰产性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方面选育出优良的玉米杂交种。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5.6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6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9厘米,穗位高121厘米,果穗筒形,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3.7克。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丰产性好。2017-2018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6.3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8%。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2.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 (2)综合抗性好。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穗腐病,感灰斑病。 (3)品质好。籽粒容重773克/升,粗蛋白含量11.53%,粗脂肪含量3.92%,粗淀粉含量73.08%,赖氨酸含量0.33%。 (4)适应性广。经连续多年多点的试验,各试验点年际间差异小,整体表现稳定。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五谷737历经多年多区域多级试验,表现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结实性好,适应性强,有较好的耐密性,综合抗性强,完成了所有的育种程序,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19年10月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的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目前已形成成熟的五谷737制种技术规程。在适宜种植区按照推荐栽培种植五谷737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