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针对长三角水体环境恶化,灾害(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赤潮)频发,服务功能下降和持续利用能力降低的现状,瞄准长三角沿海水体的复杂性和遥感水质实时监测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在浙江和江苏省科技厅、上海科技局的支持下,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长三角沿海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速报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作为长三角联合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同时,针对浙江省水质业务化监测的需求,在浙江省政府、省科技厅和省海洋渔业局支持下,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浙江海洋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速报系统建设”项目作为省科技兴海重大攻关专项实施,均已圆满完成,并通过验收,这两个项目的主体成果“海洋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速报系统”自2005年1月至今一直在正常、稳定的业务化运行,是一项卫星遥感工程科学与海洋环境科学交叉发展得到的研究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国际领先。 项目研究任务是,研制建立一套能业务运行的“长三角海洋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速报系统”,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各种水质因子进行定量化监测,实时和准实时地向上海、浙江等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海洋生产部门提供长三角海洋环境状况。主要内容包括三大块:1)遥感水质监测的关键技术开发;2)遥感水质监测和速报平台建设;3)遥感水质速报试验。 项目攻克了遥感水质监测和速报的多项关键技术基础上,研制建立了一套具有业务化运行能力的“长三角海洋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速报系统”,实现了多颗卫星数据的自动化实时接收、处理和水质信息产品制作,海洋遥感数据批量入库,以及不同等级用户的网络可视化查询和信息速报的功能,而且已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准实时的水质速报试运行。据上海市海洋局、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等用户单位的运行结果表明,该成果大大提高了速报的频率和速报的成本,性价比为传统船只航次监测的一万倍;在上海和浙江省海域进行了连续多年(2005-2008年)的遥感水质速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拓展了海洋水色水温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填补了我国沿海水质遥感监测的空白,为卫星遥感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业务做出了示范。同时,项目相关的卫星处理和应用软件,尤其是我国自主海洋水色卫星HY-1B的软件系统已推广集成到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运行,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自主卫星的业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