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自治种群动力系统的持久性和稳定性”(2004年1月~2006年12月,18万元)、教育部重点项目“高维非自治捕食与被捕食系统研究”(2003年1月~2007年12月,2万元)和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传染病的动力学模型及其研究”(2005年1月~2007年12月,10万元)的资助。 对非线性种群动力学模型中的若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非线性模型开展了系统研究: (1)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内容完整、成熟,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技术性能和指标,重要科学结论已被国内外同行承认并引用或者应用,完善并扩充了非线性种群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内容。 (2)共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全部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其中已被SCI收录检索25篇,被其他SCI检索文章引用100多次。 (3)已经培养了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 本项目所得到的关于持久性和灭绝性等理论结果的积分形式的判别准则不仅要求条件非常少,而且比较容易验证,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本项目第一完成人滕志东于2006年获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一等奖。 (2)科研成果“生命科学中的三类微分方程模型研究”于2007年获新疆大学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其中本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包含在此项科研成果中。 (3)科研成果“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研究”于2007年获新疆大学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其中本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包含在此项科研成果中。 (4)本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滕志东于2007年获新疆大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 (5)本项目研究成果“Permanence for a delayed periodic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prey dispersal in multi-patches and predator density-independent,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2008,338,175~193”于2008年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6)本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扩散种群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于2007年获新疆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进一步于2008年获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7)本项目的第二完成人张龙副教授(博士)于2007年获新疆大学优秀研究生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