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研究是地理学、传染病科学、管理科学学科交叉综合的研究成果。2003年初,SARS肆掠中国并在许多国家蔓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世界经济构成严重威胁和冲击。该课题组急国家所急,开展研究。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供及时提供研究成果,为他们所采用,为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作出了贡献,取得很好社会效用。1.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分区分期减灾战略。4月27日,向中央办公厅报送了《非典型肺炎疫情态势与气候和大气环境质量关系的分析》的研究专报(中央29日转发全体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提出SARS疫情流行的适宜季节性天气条件为“月均温5~22°C,月降水小于90mm,爆发期月均温为13~17°C;在气温15.5°,降水30mm左右可能最容易爆发SARS”。在GIS的辅助下,完成了“全国SARS疫情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在这个系统支持下,于5月8日向中央办公厅提交了《未来数月我国“非典”疫情省区风险图,建议在全国采取分区、分期重点防防疫措施》的专报,详细给出了我国各城市SARS流行的气候风险,为中央办公厅转发。这也是对SARS研究原创性科学成果,该成果后来发表在2003年9月出版的地理学核心刊物《地理研究》上。2.向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疫区防疫减灾措施。课题组2003年4月底发现,在SARS流行期,SARS疫情高发可能与大约8日前的气温日较差偏低、空气相对湿度偏小、空间污染加重等天气异常事件高度相关,据此于5月2日提出《北京在5月5日至8日可能出现疫情爆发峰值,中小学生不能复校》的报告,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用,使得北京中小学推迟开学,避免灾情恶化。5月28日,提出《高校毕业生离校不能放在6月中旬》的报告,为国务院办公厅采用。相应的成果发表在2003年11月出版的地理学权威刊物《第四纪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