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成果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油料作物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BAD97B04)”和农业农村部的“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江淮区耕作栽培科学家岗位(nycytx-20-1-09)”。 成果针对我国芝麻主产区长期缺乏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和加工专用型品种,生产技术不配套,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缺失,成果推广难等突出问题,从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制、良种繁育全程质量控制、构建推广体系大平台和规模化加工增值等全产业链创新,采用多项技术措施和强有力的组织措施,促进成果快速高效转化,为芝麻主产区乃至我国芝麻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采用了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和加工专用型芝麻品种:成果利用优异种质材料做亲本,通过杂交和系统选育、诱变等方法,选育出优良新品种6个,其中,“高耐湿高抗病高产广适应性芝麻新品种中芝13的选育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应性芝麻新品种中芝11的选育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燕庄1号” 和“丰芝88”为加工专用型高油高产品种,“燕庄2号”和“皖芝一号”为高芝麻素高产品种。 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成果采用了中芝13等新品种的高产栽培及肥水管理技术、配套的减灾增产和防病除草绿色防控技术,研制出与品种配套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3套;率先建立了芝麻“三级”良种繁育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制定出新品种示范推广操作规范,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体系。 主要组织措施和推广模式:创建“优良品种+品牌化运作+全程质量控制+示范推广体系+生产加工应用”的“研-推-加”全程合作推广模式;全面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首创我国芝麻商业化品牌“航芝”、“丰芝”,打造出全国芝麻成果推广典范;搭建了全国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芝麻良种推广服务网络,实行芝麻良种推广区域化、网络化、规范化代理制度;强化宣传推动,多渠道、多形式提升芝麻品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延伸服务链,解决广大农户的后顾之忧。 成果取得的主要技术指标:①建立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示范片(点)62个,累计示范15000亩,示范观摩和技术培训50多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种植户4000多人次。示范点单产水平85.0至206.7公斤,平均单产122.6 公斤,较对照增产幅度15.0%至49.0%,平均增产23.7%。②“燕庄1号”等高油芝麻品种优质加工原料,比普通品种含油量高4.27个百分点,每百公斤加工出油增加3.84公斤;以高芝麻素品种“燕庄2号”等为原料,加工产品芝麻素含量提高50%以上,产品价格比普通芝麻油增加10%以上。③在安徽的望江县、华阳河农场、肥东县、肥西县,河南驻马店等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0多亩,年产芝麻良种20万多公斤,累计生产良种300万多公斤。④首创我国商业化芝麻品牌“丰芝” (注册编号第3329353号)和“航芝”(注册编号第3427524号)2个品牌。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3.1通过科企合作,选育出航芝一号、中芝13等6个适宜我国芝麻主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系列品种。其中,“航芝一号”已成为目前我国推广应用面积最大的芝麻主导品种; 3.2研究并集成了高产优质绿色配套栽培技术3套,其中“江淮地区芝麻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已成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应用最高增产率达38.1%,增产效果显著; 3.3构建了全国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芝麻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了良种三级生产技术、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三级技术培训体系和完善的售后技术服务体系; 3.4创新构建了“研、推、加”推广机制,率先实现芝麻优良品种的品牌化,引领了我国芝麻品种由零星售卖到规模化、市场化推广模式的转型升级; 3.5科学组织示范,多途径开展宣传,成果应用覆盖全国85%以上芝麻主产区,促进了主产区芝麻品种和生产技术的更新,为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做出了重大贡献。 4.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03-2018年,成果和技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省市累计推广2965.3万亩,增产芝麻26391.2万公斤,平均节本增效15.5%,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66528.9万元,其中,近三年推广应用553.5万亩,增产芝麻4926.2万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6.84亿元,支撑我国芝麻单产水平从每亩60公斤左右提高到90公斤,促进了主产区芝麻品种和生产技术的更新,为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做出了重大贡献。 5.历年获奖情况 “高耐湿高抗病高产广适应性芝麻新品种中芝13的选育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2011年);“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应性芝麻新品种中芝11的选育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