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任务来源 任务来源于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9JK315)、(2010JS01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JM3010),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NKC-09)和2011年国家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长蛹龄桑蚕资源品种选育研究》等的立项资助。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为农业生产、科研。项目研究通过收集野桑蚕资源,保存野桑蚕材料,建成了野生资源野桑蚕种质资源库;调查分析野桑蚕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野桑蚕遗传的亲缘关系;发掘野桑蚕特优种质资源材料,将野桑蚕与家蚕杂交,育成含有野桑蚕血统的彩色茧品种“黄茧一号”、”金丝一号”,并将“金丝一号”在农村推广应用。 3、性能指标 (1)建成了国内唯一的野桑蚕种质资源库 项目实施以来,收集安康野桑蚕材料44份、榆林市野桑蚕1份,其它省市野桑蚕6份,建立野桑蚕人工繁育基地1200㎡和自然繁育区2个,建成了国内唯一的野桑蚕种质资源库。 (2)发现安康某乡镇野桑蚕同时存在一化性和多化性现象,筛选出蛹期大于30天的野桑蚕材料23份,发掘出5个月的超长蛹期野桑蚕材料。 (3)培育了彩色茧蚕品种2个 利用野桑蚕材料与家蚕品种杂交,采用回交、定向选育技术,育成并审定2个品种。 (4)“金丝一号”在农村饲养 2012年~2014年春季在汉滨区农村饲养“金丝一号”蚕品种,三年共饲养16000张。饲养金丝一号蚕品种张产茧44.24kg,张产值2177.19元,张种产值增收482.25元,蚕农蚕茧销售收入3483.504万元。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从科技查新文献看,未见述及构建国内外独特的野桑蚕资源库,发现野桑蚕同时存在一化性和多化性现象,收集筛选出超长蛹期材料,其蛹期达到5个月。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摸清了安康蚕区野桑蚕的分布及生态环境情况,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野桑蚕种质资源库,设立了人工繁育区和自然繁育区,面积达20亩,收集有野桑蚕材料51份。 (2)、发现安康某乡镇野桑蚕同时存在一化性和多化性现象。 (3)、筛选出蛹期大于30天的野桑蚕材料23份,发掘出5个月的超长蛹期野桑蚕材料。 (4)、发现安康野桑蚕遗传多态率达81.1%,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0732-0.5172,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5)、育成含有野桑蚕血统的彩色茧蚕品种“黄茧一号”、“金丝一号”。 6、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建立的野桑蚕种质资源库,可以为科研单位提供研究素材和育种材料。野桑蚕同时存在一化性和多化性现象,可以帮助研究家蚕起源进化,所以野桑蚕资源库建立对社会贡献重大。同时,“金丝一号”新品种的育成应用,蚕农销售蚕茧效益达3483.504万元,新增产值877.425万元。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成果可以直接推广应用,无需改变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