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任务来源或研究背景: 深圳地铁7号线是中国电建大规模进入地铁行业的首条投资加总承包重大工程,全长30.173km,共设车站28座,联络线2条,新建场段2座、主变电所三座、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控制中心、实训基地、与7号线同步实施华强北地下空间工程,2016年10月30日全线开通试运营。 (1)地质条件复杂 车站范围内岩面高,基岩侵入车站范围内最大厚度达14m,地下连续墙入岩最大深度17.5m,强度最高达132MPa,大倾角陡坡硬岩(45度)分部广泛,基坑控制爆破困难,成槽困难。 (2)环境条件复杂 与深圳地铁7号线同步实施华强北地下空间。华强北中国电子市场第一街,国内IT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商家总数达1444家,经营面积206.4万平方米,节假日人流量达70万人次,平时日均客流量50万人次以上。该地通讯管线达16万条之多,电力管线累计长约20公里。华强北周边建筑物距7号线距离7m~20m不等,主要为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独立浅基础厂房,建筑物陈旧,基础条件差。 7号线穿越深圳主城区,全线下穿既有建筑物20栋(仅为线路正下方穿越,不含近距离侧穿),建筑物基础型式多样,对沉降影响敏感;5处下穿河流和湖泊(大沙河2次,福田和,布吉河,洪湖公园);上穿一处高速铁路(广深港高铁);下穿2处既有铁路(平南铁路、深圳火车北站战场);4处下穿已运营地铁(两次下穿1号线,1次下穿2号线及4号线);8处下穿(或侧穿)既有桥梁(南坪快速跨线桥、北环龙珠立交桥、车公庙立交桥、黄木岗立交桥、彩虹桥、广深高速桥)。沿线重大风险源多达35处,协调难度及工程风险都很大。 因此,为了解决集团铁路施工技术难题,股份公司于2013年度开展重大专项“复杂环境及地质条件下地铁修建关键技术研究”(ZDZX-07)通过各个子课题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进行系列陈国总结,编写工业规程、申报专利和各级工法,对提高中国电建地铁施工技术水平,培养大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技术人才,申报专业施工资质,提升中国电建的品牌和扩大市场份额,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尽管国内外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但成套和完整的施工技术体系尚未建成,各项关键施工技术的总结、研究开发和推广运用是近期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中国电建以深圳地铁7号线BT项目为依托,在引进、吸收、总结已有地铁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水电施工领域的成熟技术,开展地铁施工关键技术的系列研究,以解决复杂城市环境和地质条件下地土建工程施工关键技术难题,达到快速、优质、安全建设的目的,并总结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成套的地铁施工技术研究成果。 本重大专项研究直接应用到深圳地铁7号线建设中,共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3项、专利授权5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48项省部级工法成果、荣获2017年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5760.48万元。 该研究成果还在电建集团公司随后中标的10余条地铁线的施工中进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提升了股份公司在地铁板块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为股份公司承建的地铁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